第63章 僧俗同登白沙岭寻牌楼石九龙潭
诗曰:
峰峦叠嶂白沙岭,
泉水潺潺声不绝。
寻访牌楼石千古,
九龙潭中醉此生。
清晨之阳光,透过那薄薄之雾霭,倾洒于黄山之巅。徐霞客自狮子林一路而下,正于下山途中。
一路之上,但见山峦起伏,绵延不绝,绿树成荫,郁郁苍苍,鸟儿啁啾,鸣声婉转。其不知不觉间,踏入一幽深峡谷。
谷口之处,有一大石,其上镌刻“芙蓉谷”三字。一条清澈见底之小溪,潺潺流淌,水波粼粼。溪边盛开着五彩斑斓之花朵,芬芳四溢,香气扑鼻。徐霞客沿小溪旁之小径,缓缓前行,静心感受着大自然之宁静与美妙。
步入芙蓉谷,吾仿若置身于仙境之中。谷中云雾缥缈,缭绕其间,怪石嶙峋,形态各异。瀑布自悬崖之上飞泻而下,水花四溅,如烟如雾。吾小心翼翼,穿过谷中之怪石与溪流,终至芙蓉寺之门前。
芙蓉寺坐落于山谷之深处,四周青山环绕,绿水相依。寺门紧闭,徐霞客口渴难耐,随带之葫芦,内无点滴之水。虽谷中有溪流,然距其尚远。其轻轻叩响寺门,未几,一位年轻之和尚开启寺门。其身着一袭灰色之僧袍,面容清秀,眼神之中透露出一丝羞涩。
“施主,请问有何事?”小和尚轻声问道。
“小师父,吾乃游士,路过贵寺,讨一瓢水喝,可否?”徐霞客恭敬答道。
小和尚微微一笑,言道:“施主便进,斋房里水缸,刚挑来之新鲜泉水,舀着喝便是。”
徐霞客作揖道:“谢,小师父。此山里泉水甚好!”
徐霞客刚言罢,寺内即有发声:“外面是谁哇?怎可让施主喝生水乎?”
小和尚闻言道:“回禀师父话,是过路人!”
寺内僧人责备道:“即便是路人,亦不能让其喝生水,请施主进来喝茶便是!罪过,罪过!”
小和尚对徐霞客道:“大师请施主进寺喝茶!”
徐霞客先婉辞道:“切可不必打扰,这缸内水却胜似甘露,甚好,甚好!”
小和尚央求道:“施主不进去,大师可怪小僧。”
徐霞客道:“这也好,面拜大师便是!”
徐霞客随小和尚走进寺内,穿过一条幽静之走廊,来到偌大之禅房。禅房内弥漫着淡淡之檀香,大师正坐于蒲团之上,闭目养神,诵经之声,悠悠传来。
大师只言道:“施主,可来乎?”
徐霞客未等小和尚回话,便自我报道:“在下布衣,江阴人氏,姓徐,小号霞客也。”
大师闻言,即刻躬身道:“贫僧,罪过,罪过,早闻徐大侠士,游历天下,声名远播,久仰,久仰。贫僧法号霞光,乃此小庙主持也。徐大侠士进本小庙,实乃蓬荜生辉也。”
霞光大师吩咐小和尚:“速来上茶,上佛茶。”
又一边示徐霞客就座。
徐霞客品饮小和尚递来之香茗,连言道,好茗!好茗!
霞光大师闻言笑道:“此茶,吾等僧徒们,自种,自采,自炒制,用烧沸之泉水温泡。”
徐霞客喜道:“此乃佛祖馈赠之甘露,其甘甜无比也!”
僧俗二人说完茶事,便讲述各自身世。
霞光和尚微微一笑,说道:“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一切皆有定数,不必过于执着。只需保持一颗平常心,顺其自然,便能寻得属于自己之道路。”
霞光和尚之话让徐霞客茅塞顿开,徐霞客感激地向其道谢。于离开芙蓉寺之时,他回头望了一眼那座宁静之寺庙。此次与霞光和尚之相遇,让徐霞客对人生有了更深之领悟,亦让他更加坚定自身之信念。
此时徐霞客与霞光和尚依依惜别。二人虽相遇不久,却结下友谊。此时,霞光和尚略显不舍,心中惆怅,却亦知晓徐霞客之行程不容耽搁。于是,在告别之际,霞光嘱托道:“徐大侠士若要前往白沙岭,路途虽远,切不可迷失方向。”
徐霞客回以一笑,言道:“多谢师父相送。此行目的在于探寻那白沙岭,牌楼石与九龙潭,心中早已筹划,定不迷途。”
话说徐霞客循山坑而下,蜿蜒石径,崎岖难行,两旁山石嶙峋,涧水潺潺。行约七里之遥,方至白沙岭。正欲稍歇,忽闻身后有人呼曰:“徐侠士且慢。”回首视之,乃见霞光和尚气定神闲追将上来。
霞光和尚面含慈笑,言曰:“贫僧心忧施主独涉山中,恐生差池,故特来相从。此山路虽有去处,然歧路甚多,若无熟者指引,恐有迷途之患。”徐霞客闻之,心内感激,遂与霞光和尚同心协力,携手攀白沙岭。
僧俗二人方登岭首,只见远处峰峦层叠,云雾缭绕。霞光和尚举袖指曰:“徐侠士观之,那边嶙峋突兀之所,便是牌楼石矣。”徐霞客凝眸远望,见一天然石峰巍然矗立,状若门楼,气势恢宏。心下暗思:“若能直抵石下,必能领略天工之巧。”
霞光和尚见其神情,已知其意,乃道:“此处荆棘遍布,杂草丛生,并无通路。若要前往,需得绕路而行,从坑谷一路行去方是。”徐霞客虽心有不甘,然念霞光和尚乃黄山久居,必熟山中地势,遂从其言,沿岭脊而行。
此白沙岭横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