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寻换骨岩赏妙景探水帘洞察奇观
的鬼斧神工。只见那泉水奔流不息,激起层层水雾,在阳光照耀下,幻化出七彩虹霓,煞是好看。徐霞客不由得想起李白《望庐山瀑布》中“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之句,心中暗叹诗仙非凡想象。
正当徐霞客沉醉于这如画美景之中时,忽听得山风呼啸,树叶沙沙作响,似有仙音隐隐传来。霞客凝神细听,竟恍惚间听到那泉水激石之声,化作天籁之音,或高亢激昂,或低沉婉转,宛如仙乐飘飘。
徐霞客不由得闭目陶醉,任凭那山风拂面,泉水濯足,心中豁然开朗,顿觉浑身轻快,仿佛已然飘然欲仙。
良久,徐霞客方回过神来,只觉此遭虽未登幔亭峰巅,然得此奇遇,实乃不虚此行。其深深凝视此美丽突泉,心中暗自铭记,日后必详记此景,以贻后人。正所谓:山路漫漫访极巅,乱石嶙峋难再攀。归来未觉泉声近,又见飞瀑挂碧山。
且说徐霞客来至泉畔,只见一股清泉自山巅汹涌而下,恰冲击于突泉岩壁之上。霞客昂首观之,见半壁悬瀑仿若银河倒悬,轰然坠落,激起千层浪涛。那水势之浩大,声势之威猛,恰似千军万马自天而降,端的是气势磅礴,雄伟壮观。正观之际,忽睹旁有农人独具匠心,引泉水以催动石碓。
攀看良久,方知其中玄妙:原来这些聪明的山民,于岩壁上架设木梯,又于石壁间凿出引水沟槽。
那泉水遂顺着沟槽潺潺流淌,恰到好处地冲击着石碓,助其舂米捣谷。徐霞客睹此巧思,不禁拍案叫绝道:“此等智谋,真可谓天造地设也!”言罢,便沿着那木梯拾级而上,至突泉之下。但感水气拂面,清凉彻骨,令人心旷神怡。正所谓:绝壁飞泉自天落,农夫巧智助生活。引泉舂米实堪赞,不负匠心妙趣多。
且说徐霞客攀至突泉之所,详察之,乃一处天然坳凹也。但见四面皆高耸岩壁,环抱如屏,中间唯余二丈许宽之空地,仿若上天特意劈出此一方天地耳。仰头观之,见一股清泉自上方岩璧飞泻而下,倾入坳中,复又自中而下,坠入万丈深谷。那四面岩壁之上,处处渗水,潺潺而下,宛如天降甘露。更奇者,坳中突兀立着一块巨石,平整如砥,恰似天工鬼斧,雕成一方天然石椅。
徐霞客见此,不禁会心一笑,遂盘腿坐于石上,闭目凝神。但觉四周水声轰然,恰似万鼓齐鸣。那水花飞溅,偶沾衣襟,清凉透骨。
徐霞客端坐其间,胸中渐澄明,恍若与天地融为一体。亦不知过了几何,徐霞客方睁开双目,只觉神清气爽,心旷神怡。乃恋恋不舍地起身,拱手向天地辞别,徐步离此而去。正所谓:天开一径通仙境,四壁流泉响若雷。巨石天成方寸地,坐来不觉日将西。霞客下得坳来,只觉通体清爽,精神焕发。其回首望那突泉,心中暗自称奇:此处天工造化,实乃人间仙境也。
正欲离去,忽闻远处传来一阵悠扬笛声,飘渺若仙乐。徐霞客循声望去,但见一白发老翁,正倚于远处一株古松之下吹箫。
那老翁见霞客望来,遂止了笛声,向其招手曰:“这位客官,莫非是来游山乎?”霞客拱手应道:“然也。在下徐弘祖,字霞客,慕此山之名,特来一游。”
老翁闻之,捋须微笑曰:“原是大名鼎鼎之徐侠士。老朽于此山中隐居多年,今日得见侠士,气质果然不凡。”
徐霞客见老翁言语不俗,遂拱手道:“老丈于此隐居,想必对这山中景致知之甚详。不知可否为在下略作指点?”
老翁笑道:“徐侠士有所不知,此突泉乃我山中一绝。适才侠士所坐之处,乃‘听泉台’。相传古时有位得道高人,常于此静听泉声,参悟天地大道。后那高人飘然而去,却留一首诗偈,刻于那巨石之上。”
徐霞客闻之大喜,忙问道:“不知那诗偈何样?”
老翁捋须道:“诗曰:‘万古岩边一道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化作玉龙穿石壁。’公子适才可曾见到?”
徐霞客愕然道:“适才凝神静坐,竟未曾发现。看来是要再上去一探了。”老翁微笑道:“侠士不必着急。此山美景甚多,不妨慢慢游览。老朽有一建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徐霞客忙道:“请老丈直言。”
老翁道:“山中日落较早,侠士不如在此借宿一宿,明日一早再去探寻那诗偈。如此,既可欣赏夕阳山色,又能领略晨曦美景,岂不妙哉?”
徐霞客听罢,觉其有理,遂欣然应许。当下随老翁至其草庐,只见茅屋三间,清雅素净。
徐霞客于此借宿一宿,次日清晨,果又有一番奇遇。正是:山中有隐翁,指点迷途津。一宿草庐里,别有天地趣。老翁愿为向导,徐霞客甚谢之。
却说那徐霞客与老翁自突泉别过,沿着那竹林小径徐徐而行。但见两旁翠竹夹道,清风徐来,竹叶沙沙作响。一路盘旋曲折,翻越三重山岭,方至山腰。这七里山路,虽说不甚遥远,却也着实艰辛。转过弯道,终是到了山坞。远远望去,只见一道天然石门立于山间,气势恢宏。徐霞客与老翁穿过石门,又攀援而上约莫半里之遥。忽然前方水气弥漫,雾气缭绕,隐约现出一处洞天福地。
待走近细瞧,原来是那传说中的水帘洞。正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