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可乐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徐霞客游记传奇故事 > 第73章 霞客九江寻古刹东林山中悟禅心

第73章 霞客九江寻古刹东林山中悟禅心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但见两旁古木参天,藤萝蔓绕,枝叶摇曳,随风飘拂。行至中途,忽闻远处传来阵阵钟声,其声悠扬婉转,回荡于山谷之间。

又行数步,遥见一座山门巍然屹立。那门楣上“西林寺”三个大字,虽历经岁月侵蚀,仍透露出几分古朴之意。三人遂放慢脚步,只闻那晨钟暮鼓之声愈近,空山寂寂,更增几分庄严肃穆之氛围。穿过林木深处,寺院之轮廓渐次清晰。重重叠叠之飞檐翘角,掩映于苍松翠柏之间。庭前古柏盘根错节,想必历经数百年风雨,依旧挺拔苍翠。那殿宇楼阁隐现于云雾缭绕之中,宛如仙境一般。

此时山风拂面,携来些许檀香之气,三人不禁放轻脚步。徐仲昭望着这般景致,不禁低声慨叹道:“未曾料想这西林寺竟是如此胜境!若非此番同游,吾安知庐山竟藏有此等奇观?”

徐霞客闻之,微微颔首,面带笑意曰:“东林寺虽为古来名刹,然此西林寺亦不失为一处禅门净地。汝且观此山门殿宇,处处皆显禅机,实乃难得。”三人言笑间,已至山门之前,只见两扇朱漆大门洞开,内里香烟袅袅,庄严气象,不言而喻。

却说那三人于西林寺前稍作停歇,复又徐徐前行。沿途但见繁花似锦,怪石嶙峋,松涛阵阵,令人心旷神怡。约莫行了半个时辰,蓦然望见前方楼阁隐现,正是那东林寺所在。这东林寺实乃胜地也。

但见其依山而建,坐落于庐山北麓,远远观之,与青山相得益彰。那东林山虽不比庐山高耸,却也气势非凡。只见山势巍峨凝重,仿若一尊护法神祇,紧紧守护着这座古刹。庐山于后若隐若现,恰似为东林寺撑起一把天然华盖。

寺前有一条山溪蜿蜒流淌,溪水清澈见底,时而激起层层涟漪,时而平静如镜。那溪水自东向西奔腾不止,宛如一条玉带,将东林山与庐山这两座灵山紧密相连。阳光洒于溪面,波光粼粼,恰似无数明珠散落其间。

最为奇妙者,乃溪上一座古桥,名曰“虎溪桥”。此桥通体由青石砌成,桥身斑驳,足见岁月沧桑。相传昔日慧远大师于此送客,曾闻虎啸而止,故而得名。此桥横卧波上,仿若游龙戏水,实乃一道奇景。

三人立于桥前,但觉清风徐来,水声潺潺,禅意悠然,不由得都生出几分超然之意。

且说徐霞客闲庭信步,行至虎溪桥畔,举目远眺,只见高桥高耸,横跨溪涧,恰似长虹横卧清波。桥身乃青石所砌,栏杆精雕细琢,实乃独具匠心,令人赞叹不已。徐霞客驻足多时,暗自思忖:“此地便是昔日‘虎溪三笑’之胜境了。”原来此桥有一则佳话:相传唐代之时,禅宗六祖慧能大师与丹霞天然、翠云无著二位高僧于此相会。

三人灵犀相通,不约而同心领神会禅机,遂相视一笑。此一笑,既笑破尘世之纷扰,又笑透禅门之玄机。

自此,虎溪三笑遂成佛门之美谈。徐霞客思及此处,不禁会心一笑。他徐徐踏上石阶,拾级而上。桥面之上,清风拂面,溪水潺潺。抬头观之,只见桥上高悬一方匾额,上书“虎溪桥”三个大字,笔力雄健,气势恢宏,显是出自名家之手。那一笔一划之间,仿若还留存着往昔高僧之禅意,令人不禁心生敬畏。

徐霞客立于桥上,俯瞰溪水,只见碧波荡漾,游鱼嬉戏,恍惚间似见当年三位高僧相逢之景。他不禁又笑,与千年前之三笑遥相呼应。此笑中,亦不知领悟了几分禅机,又悟出了几分人生之真谛。

却说徐霞客一行三人步入寺中,举目观之,但见两旁殿宇高耸接云,飞檐如翼,斗拱交错,雕梁画栋,端的是气势磅礴。然行至正殿跟前,却见庙宇倾颓,墙垣剥落,几近一片荒芜,实是令人伤怀。

徐霞客睹此情形,不禁黯然神伤,心中暗自嗟叹。少顷,转身向白夫与徐仲昭言道:“吾曾闻此正殿乃供奉佛祖之所,香火旺盛,昼夜不息。未曾想今亲眼目睹,竟成断壁残垣,遗址萧索。往昔威严尽丧,令人心生怅惘。”

白夫闻之,摇头叹曰:“诚然如此!这殿中原有丈六金身,通体镀金,宝相庄严无比。殿前青铜大香炉常年香烟袅袅,香客纷至沓来。孰料今朝,竟成这般模样!”

徐仲昭亦道:“正是天数所定。这殿宇虽倒,山河依旧。只是吾等立于此处,再难见往昔那等金碧辉煌之景,恍若隔世矣!”

三人言罢,缓行至殿前废墟之处。但见断砖残瓦遍地皆是,荒草蔓生。徐仲昭弯腰拾起一块饱经风霜之碎砖,手抚其上,轻声感慨道:“忆往昔此处香火旺盛,梵音萦绕,钟鼓齐鸣。而今却唯余这荒草萋萋,断垣颓壁。这殿宇坍塌,不知历经几多风雨侵蚀,几多岁月消磨,方至如此境地!”

三人相视无语,唯见晚风拂来,卷起地上枯叶,于残垣断壁间盘旋,更增几分凄凉之态。

再言三人行至寺内右侧,只见一座禅堂高耸矗立。抬首望去,门楣之上悬有一方黑底金字匾额,上书“虎溪三笑”四个大字,笔势刚劲,金光熠熠。此处正是那声名远播的“三笑堂”。

三人念及方才于虎溪桥上之感慨,不禁会心而笑。这一笑倒也应了那“虎溪三笑”之典故,只是不知与当年三位高僧之禅机相较,又能领悟几分?

三人随即踏入堂中,堂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