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朱元璋:真有这么神奇的作物,去看看
解缙略微思索,“微臣早些时候去了通政使司,听说太孙今日出了皇宫,前往西城外的云平码头,上了佛朗机商船,后来又转往上林苑监了。”
这时,一个沉稳的声音响起。
“解缙,你认为那小子说的亩产10石的粮食,这世上真可能存在吗?”
二人同时转身。
只见原本悠闲地躺在软榻上的朱元璋,不知何时已起身,背着手好奇地问。
解缙素来坦诚,他诚实地摇了摇头,答道:“陛下,微臣确实不知。”
朱元璋望向解缙,笑眯眯的问:
“你猜,允熥今天在那些夷商船上,有没有找到他想要的宝贝呢?”
解缙想了想回答。
“殿下从船上下来后,直奔上林苑,想必是觅得了几件心头好吧。”
朱元璋轻叹一口气,眼神复杂地望着朱标跟解缙。
“要是咱们大明真能有亩产10石的粮食,便可是超越三皇五帝。”
“咱大明也必将流传千古,受万民敬仰。”
朱元璋眼中光芒闪烁,满是激动。
但激动过后,他的表情迅速恢复了平静。
这世上,真有亩产十石的粮食吗?
朱标笑道:“爹,要不咱们出宫,去上林苑看看究竟?”
他的话音刚落。
奉天殿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而杂乱的脚步声。
内官总管刘建安脸色一紧,连忙奔出偏殿探查情况。
没过多久,刘建安带着一副难以置信的表情回到了殿内。
不等他汇报外面的情况。
朱元璋几人就已看到,六部五寺的官员们仿佛忘了宫廷礼节,一股脑地冲进了偏殿。
朱元璋还没来得及问话。
詹徽一马当先,带领着所有官员跪拜行礼:“臣等见过陛下,见过太子。”
众人行礼完毕。
詹徽整理了一下衣袍,面带喜色,高声禀告:“启禀皇上,太孙今日在云平码头的夷商船只上发现了辣椒与红薯,现已移植至上林苑监,并称红薯亩产能达20石之多。”
“上林苑监上下无不激动的当场哭泣,祈求上苍保佑此愿成真。臣等闻此喜讯,喜悦难抑,特来请求陛下恩准,前往上林苑监,一睹这份来自上天的护国瑞祥之物。”
这个能震撼整个大明的“20石”,在奉天殿内久久回响。
朱元璋也不禁眉梢微颤,紧握朱标的手腕:“20石。”
朱标点了点头,“爹你没听错,詹尚书确实说的是20石。”
朱标眉心微微一皱,但很快恢复了平静。
他清晰感受到朱元璋手臂的那一阵颤抖。
这是自打下应天,登基称帝以来,前所未有的强烈反应。
哪怕是在处置李善长等开国元勋,乃至母后,雄英相继离世之时,都不曾这样过。
这可是超越三皇五帝的丰功伟绩啊。
朱标与朱元璋眼神交汇,无需多言。
“即刻前往上林苑监。”
朱元璋沉声下令。
上林苑监。
前湖与柳怀湖之间的红薯田中,只见一个个撅起的屁股,在笔直的田埂间缓缓挪动。
一排排叶子被按压在田埂上,周围形成小坑,稀释的农家肥浸润着土壤。
只需一夜,这些眼下还显得软弱无力的红薯藤蔓,就会生机勃发,生根发芽,根系深深扎进土中,枝叶不断蔓延,最终覆盖整个田埂。
单凭一桶的红薯藤,自然无法布满整片田地。
当木桶被掀开时,朱允熥从土里挖出了五颗红薯,它们并非直接发芽生成藤蔓的原种。
而是藤蔓生长后,根部新结出的果实。
这也意味着这五颗红薯已经成熟,能食用了。
不过,这让朱允熥心里也没底,不知道这些红薯藤能否真的再次发芽。
万一不行的话……
他可能还得麻烦即将返回西班牙的秦寿,带着大明朝的宝船,寻找那个发现红薯的海岛。
朱元璋领着一大群官员,在上林苑监督官员的引领下,踏入红薯田时。
映入眼帘的是朱允熥正领着一群官员跟农民,在插植着红薯藤。
仅一眼,朱元璋便估摸出,已完成插植的地块大约有三分地大小。
“臣去唤太孙过来。”
解缙走上前,望着正埋头苦干的朱允熥等人,恭敬地禀报。
然而,朱元璋摆了摆手:“都别出声,咱得瞧瞧这小子干农活的本事咋样。”
朱元璋一开口,众人立刻收声,轻手轻脚地跟在皇上身后。
只不过,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笑意。
官员们心中总有一份莫名的自豪。
他们坚信,只要国家按他们的规划前进,天下就能安宁。
帝王热衷于军事,甚至亲自上阵,便是天下动荡的预兆。
而一位称职君主,应当是智慧内敛,信赖他们,并且亲自关注农业。
即便很多时候,农业的收获多落入了他们的口袋。
因此,当他们目睹大明皇太孙,卷起裤腿衣袖,与同样姿势的上林苑监督官员一起,在红薯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