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五章 中平五年(七十五)外传·王国
,可是那件事实在闹得太凶,并且不久主事的团伙也来到了西凉,开始鼓动人心和宣传教义。
是的,那年是中平元年,由于唐周的告密导致张角提前起义,祸乱中原数年之久的黄巾之乱开始了。太平道的活动范围很快进入益州和凉州地界,当头裹黄巾的看上去和自己同样郁郁不得志的男人眼里闪烁着希望的光彩向众人传道时,王国听到“苍天已死黄巾当立”时,才算彻彻底底把这些年的困惑一扫而空。
天都死了,还要这积弱多病腐朽不堪的朝廷做什么呢?王国当即加入了黄巾军,跟着凉州大方东奔西走。由于常年效力于地方郡县,王国的水平和素质都不是那些起义造反的农民所能比拟的,于是王国很快就在凉州大方中崭露头角,加上本身就在当地任有官职,没过多久王国就成了西凉大方的骨干人员。
随着整个黄巾起义的被镇压,西凉大方很快也遭到了诸如董卓朱儁这类名将的征讨。鱼龙混杂的乌合之众被一击即溃,随着中原战事的节节失利,西凉大方的活动也暂时告一段落。王国没想到失败会来得如此之快,显然在当地他无法再继续待下去了,各地都是通缉他的榜文。王国收拾好东西仓惶逃往西羌,躲开了官军的追击。王国多年来一直和羌人胡人保持着良好的友谊,见他危难,羌人义无反顾地收留了他。王国暂时得以安身立命,藏匿在西羌的地界里。
王国反复琢磨黄巾大方失败的经验,终于归纳出由于战力不足和上层无能,才导致了义军的迅速失败。王国开始游说羌人各个部落,说汉室天下目前正在经历各地战事,整个国家混乱不堪,若是此时纠结大军对朝廷动兵的话,一旦拿下凉州后再进攻长安,则可以长安为据点,一点一点蚕食西北的土地,从而建立起可以和朝廷分庭抗礼的政权。
羌人和胡人一向敬佩王国,被他多方游说之
后竟然真的联合起来了,当年十一月,王国召集羌胡联军起事,同时响应的还有大名鼎鼎的羌人北宫伯玉,共同攻打郡县,焚烧官府。凉州督军边章和凉州从事韩遂率众投降,加入了叛军一伙,共同入寇三辅,威胁到皇家园陵。朝廷派左车骑将军皇甫嵩和破虏将军董卓前往征讨,皆无功而返。后朝廷又增派荡寇将军周慎、司空张温以及执金吾袁滂,同样毫无作用。王国等势力进一步做大,佣兵十几万盘踞在三辅一带。
中平四年,韩遂杀北宫伯玉和边章,与凉州军司马共同密谋拥立王国为联军首领,共同对抗朝廷。这一年王国迎来了人生中最巅峰的时刻,他负手走在十几万的大军之中,听着整个凉州和羌胡中的勇士都高呼着自己的名字,王国有些恍若隔世。从那个四处碰壁走投无路的郡县小吏,到如今连皇帝提到他的名字都恨得咬牙切齿的撼动天下的大人物,王国只是稍微往旁边跨出了一步而已。
每次夜里辗转反侧的时候,王国回顾自己的前半生,都极其感慨自己走对了那一步。若仍然碌碌无为地停留在郡县治所混吃等死,那么怕是早已被西羌的北宫伯玉给杀掉了。其实韩遂也是受王国的怂恿,认为北宫伯玉这几年见右扶风一直攻打不下就想撤兵,王国和韩遂以及马腾商议之后都认为一旦羌人和胡人走了,自己手底下这点兵马是绝对经不起官军攻打的。更何况朝廷虽然上面昏庸无能,但是手下能战能打的依旧是猛将如云,且不论皇甫嵩和朱儁,单是一个董卓手底下就能人无数,且同样在西凉一带广播威名,若是让他一朝得势,这凉州接下来姓王还是姓董还说不准呢。
于是王国决定跨出他人生中至关重要的第二步,他和马腾韩遂一致认为必须除掉北宫伯玉,彻底接管西羌和南胡的军队,尽数统归自己所有。三人一拍即合,便紧急召见羌人首领北宫伯玉和匈奴首领须卜骨都侯前来议事,韩遂暴起斩杀北宫伯玉于帐前,须卜骨都侯吓破了胆,被王国威胁绝对不许退兵,这才进一步巩固了入寇三辅的实力,王国也终于来到了他人生的最高峰。
大军开始调动了,羌胡联军和西凉叛军分三路来到陈仓城下,发起了猛烈的攻城之战。按照他们的预期,大军过境应当势如破竹般长驱直入,先在陈仓城下汇合,在一路攻破郿县、美阳、武功、右扶风
、槐里、京兆尹,然后兵指长安。一旦长安城到手,地控八川被山带河,进可进军中原和汉家王朝一较高下,退可稳居秦川拥兵自保。一切都在顺风顺水的进行中,可是怎么也没想到大军来到陈仓城下却足足耽搁了两天也没能打下任何一面城门。
王国又好奇又纳闷,亲自到阵前观看,反而被城中突然杀出的百余人骑兵队吓了一跳。那两支队伍各有百人,在十几万大军之中如入无人之境,来去如风冲杀如箭,整个羌胡联军被这两支骑兵队耍得团团转。王国在西凉成名已久,同样也跟外族交往已深,但凡马背上有点斤称的都逃不过他的法眼,王国也自诩凉州健儿虽多,但是能在骑术上胜过自己的却没几个。尽管后来有人传言说马腾的儿子马超是个了不起的俊杰,但是王国与他打过照面,认为不过是个后生晚辈罢了。王国心想,老子在西羌和那些游牧人打架的时候还没你小子呢,如今竟然倒敢和我争起高下来了。但马超只是一昧奉承,并无半点对王国有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