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可乐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三国:谁让他做谋士的? > 第五十章:戏张二人,不当人子!(大章)

第五十章:戏张二人,不当人子!(大章)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没必要思考这么多了。他本就有欺行霸市之行,且的确杀害了我一位友人,那友人之父失去儿子,难以久活,一家的生意也因此废度,后到乱世全家饿死,典某无错,只是不合法度。”

典韦长叹了一口气,抱了抱拳,听天由命了。

“嘿,你倒是有意思……”

“典韦,我问你,”曹操坐正了身子,深深地看向他,“伱可有师承?”

“有的,”典韦抱拳而言,站得笔直宛如门板一般,“典某师父姓张,名槐。”

张韩补了一句,道:“据说绝技好像是飞戟吧?”

典韦看了张韩一眼,眼神幽怨,忙点头道:“是飞戟与双戟……”

曹操喜文人雅士、多谋善策之人,但他却独爱勇猛忠厚之将,喜与爱当然不同。

张槐这个名字他没听说过,但自熹平年间起,世道逐步危乱,世乱则侠起,有不少隐于民间的豪士,都有武艺本领。

其中有一人名王越,甚至还入仕为官,号称剑圣。典韦的本领有师承、加之他天赋异禀,所以为先登、陷阵的武将当真一把好手。

是以乐呵呵的笑了起来,对典韦道:“你有担当,有热血,也有本事,不错,当真不错。”

“唔……县志、郡志都会记载此事,典韦乃是豪侠义士,杀恶吏而走,不必言明是谁;通缉撤去,记平叛功绩,传于己吾乡里。”

功绩传于乡,隐去了李永之名,那么从今往后不会再有人提及杀人者典韦,只有平叛有功的豪侠典韦。

“多谢曹公!”

“嗯,你继续宿卫伯常吧,”曹操看了张韩一眼,满是欣赏。

……

从衙署正堂出来,典韦心情明显好了很多,但还是不解张韩方才不帮他说话,嘟囔道:“先生,明明就是您一句话的事,为何要俺自己说出来。”

“万一曹公不肯答应呢?您会帮我说几句好话吗?”

这事本来就可大可小,杀人者得豪士赏识,虽说会尊敬豢养,但那是养于家中的刀斧,曹操也可以把他转为刀斧。

“你自己说,就是坦荡。”

“我帮你说,属于包庇。”

张韩想了想,又道:“我这么说吧,你自己说,主公会因为你的忠厚坦诚、担当勇猛而心生敬意。”

“我帮你说,只是用你我的功绩去洗白过往的一桩人命官司,你依旧还是我身边的宿卫。”

“那俺现在不也是——”典韦说到一半又低下头去,明白了张韩这话的道理。

他想起像以往自己在市井的时候,各个街巷的领头如要解决一些纠纷矛盾,人家如果是领人亲自来,让他自己说出缘由,烦请主持公道。

那么自己会听从之后,对此人加以判断,并且敬重其坦然,最重要的是不会把他当做别人的小弟看待,他会当做朋友,事毕之后还会继续相交,或许能把酒言欢。

可若是只来了领头的请求一番,那事情原委暂且不论真实与否,典韦第一时间就会当做是来求人办事的,那就要收钱,而且事后互不相欠,日后更别说什么交情。

所以现在虽然自己还是张韩的宿卫,但身份已经不一样了。

“懂了,谢先生。”

典韦咧嘴一笑,心里舒服了不少。

张韩不当他是小弟,打算以后带他和曹氏、名士先生们一起玩。

如此一想,先生对我确实挺好的,推心置腹,他对我知根知底,才会设身处地的如此帮我。

倒算是,没跟错人。

……

雍丘之外,大势已去的张邈与残部同行,去找袁术救援的途中,得知张韩、典韦取己吾、定陈留,成为了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万念俱灰之下,想起家眷沦陷、声名扫地,哪怕死后在各书中所留的声名也只是一名叛逆不成,反入陷阱的不忠、不义、不智之名,崩溃难行。

艰难时,被部下反叛而杀,抢夺财物战马入山去了。

时值春耕末,在张韩的力荐之下,高顺归于曹操。

至此,曹操于陈留尽收领地,得到百姓拥戴,贤才归附数不胜数,平叛之事广为流传。无数地志、民间话本,将曹操声威推向鼎盛,在兖州深得民心。

与此同时,徐州战事几次交锋,陶谦久攻彭城而不得,但却已经明白了此时的局势,他许久不见曹操与宗亲身影,守城将军不过一個曹仁。

虽说守城有方,岿然不易乱,几次击退了陶谦的大军攻伐,但彭城已颓败空虚。

城墙破败、道路疮痍,他舍不得退走,恰巧派去打探消息的骑兵回来,告知了他一些情报。

兖州内乱,曹操早已去平乱了。

几次消息,都是如此,是以陶谦确定此乃是最佳时机,得以夺回彭城,让郯城的半边屏障再可驻兵。

于是越发频繁的攻城,其志明显,定要拿回彭城,让曹操前后遭乱,如此就有机会将别的诸侯也拉下水。

唯有如此,才能灭曹。

只要曹操在,他陶谦是一天都睡不安稳,两人之间的仇怨显然是已经无法化解了,那就只能血战到底。

故而这位老态龙钟、病痛逐生的徐州军阀明亮烛火最后的余热,在这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