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大军回朝将军教
六月二十五,庚子日。
李文忠率军至京师,献俘于奉天门前。
数千北元大臣、宗室,衣衫褴褛,手脚用铁索捆着,排成长队,自奉天门一直到达洪武门外。
皇城外的大街上,也有不少俘虏低头跪拜大明皇帝。
百姓则是在远处眺望着隆重的献俘仪式。
浩浩荡荡的数万铁骑入城之时,不少人都见到了右柱国、都督府左都督李文忠。
他骑在一匹高头大马之上,处于大军首位,举手投足间意气风发!
出征不过三个月时间,就为大明拓土千里,俘获无算。
而他刚刚才三十岁!
朱元璋立于奉天门前,亲切地拉着李文忠的手。
“好侄儿!”
“这一仗打出了我汉家威风!不愧是我朱家好儿郎!”
“哈哈哈!”
李文忠倒也没恃宠而骄,谦虚道:“全赖陛下决策中央,统筹安排,臣等才能战胜北元。”
朱樉站在一旁,倒是觉得李文忠不是在吹捧老朱,而是确实如此。
自古以来,多少次南方势力北伐,都功败垂成。
尤其是自宋以来,北伐多少次都是先胜后败,功败垂成。
高粱河驴车战神赵光义,在雍熙北伐失败后,终宋一朝便对北伐一蹶不振了。
而洪武年间北伐征讨残元余孽十三次,除了第二次北伐中路军大败外,其余皆取得大胜。
不仅仅俘获众多牛羊、马匹等物,而且收复自唐以来丢失的辽东、漠北、西域诸多土地。
这里边虽说有徐达、汤和、邓俞、李文忠诸多武将的功劳。
但是朱元璋坐镇中央、统筹各军的能力,也是不可小觑。
“这一次你立下大功,咱定给你封一个公爵!”
朱元璋紧接着对李文忠道。
身边其他文臣武将,倒也没有太大反应。
对于国公的封赏,不少人都已经有过猜测。
有哪些人可能会封公,哪些人会封侯,其实心里都有数。
“你喜欢什么封号,也可以想一想告诉咱!”
李文忠再拜道:“臣能立下如此功劳,全都仰仗陛下教育,封号之事全凭陛下做主!”
献俘仪式倒不是很复杂,老朱对着俘虏的蒙元王公大臣说了两句。
然后都送到天坛,杀了祭天,也就完事了。
封赏的事情,倒是要复杂许多。
不仅仅要确定封号等等名头,还要确定金银、丝绸等赏赐。
若是国公之类,还有食邑、仪仗户等等。
不过在这之前,朱元璋还是先赏赐了一同回来的军将。
从内帑中调拨丝纱二万四千匹,赐给北伐将士!
大明这时候还未开印宝钞,银子又没有南美洲的流入。
流通性较强的,也就只有丝绸、纱布这些了。
不仅仅可以自己用,拿出去也能够换到不少东西。
“表兄沙场立功,令人佩服不已,不知可否讨教一些沙场趣事?”
当天晚上,老朱在皇宫大宴功臣,朱樉看准时机出来捧哏。
“是啊,兄长驰骋沙场,定有不少趣闻,不如说一些来听听!”
朱棣也将小脸一扬,兴奋地跟着说道。
李文忠虽然和朱标、朱樉是同辈,但是毕竟年长十几岁,沉稳很多。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 。请牢记。 他先是抬头看向中央的朱元璋,在朱元璋微微点头后。
才喝了一杯酒,开口道:“塞北多苦寒,哪来那么多趣闻轶事呢!”
“不过我倒是可以说说如今北方的民情。”
“听闻老四被封了燕王,也算是教你提前了解下北地。”
朱棣一听精神更是好了不少,正襟危坐倾听了起来。
朱樉其实清楚一些底层民众在蒙元统治下的情况,不过也比不过亲眼见过的李文忠。
于是也竖耳倾听。
“北地冬日远胜南方,我大军三月至北平时,还是一番天寒地冻的景象。”
“春雨更是一点都见不着,间歇着还下了两场雪!”
“放在南方,简直是骇人听闻!”
“对北地边民来说,则是习以为常了。”
南方三月份早已经是草长莺飞的时节。
这样的情形,也让朱棣第一次认识到自己要去的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李文忠看着朱棣严肃起来的小脸,轻笑道:
“若只是天灾倒也罢了。”
“关键是逆元的王宫贵胄不当人!”
“圈了不知道多少顷的土地,用来做草场养马。”
“民众别说是开垦种田,迷路进了草场,都要叫巡场的鹰犬们咬死!”
“还说是用人血沤田,来年草长得才又高又好,养出来的马也是膘肥体壮。”
朱棣听了直感觉反胃,险些在宴席上吐出来。
朱樉灵魂毕竟是成年人,接受能力更强,不过也感觉到后背发凉。
蒙元统治北方细细数来,不到百年时光。
但是在这百年之中,被残忍屠杀的百姓,又何止百万之众!
也许就是这亿万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