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经济改革,预防刺杀(求订阅!)
朱樉回到关中,面临第一个重大问题,就是秦王府的经济结构问题。
因为前两年,在军事上取得的重大胜利。
为秦王府输入了大量的低成本劳动力。
几十万匹骡马、犍牛,近二十万青壮。
大大加快了朱樉原先制定的建设计划。
修建道路、城池,下矿井挖煤,这些高危险的重体力劳作。
大多数都是他们在完成。
可以说,没有他们的汗水与付出,朱樉的建设计划,最少再多两年,才能够完成。
但是,他们在加速朱樉的建设计划同时,也给秦王府的经济结构,埋下了隐患。
秦王府在关中、河套、塞上各地,拥有约五百各式产业。
直接为秦王府劳作的人数,不算农场的农业工人、牧场的牧民。
就有近五十万人。
如果将这些全部都算上,有上百万人之多。
然而管理这么多人的行政工作,却仅有王府右傅、工正所、苑马所、军器司、农垦所等。
就比如工正所,最高官吏-工正,不过正八品。
却统领着王府下辖的一百多座炼钢厂,一百多座民用工坊。
农垦所的司农,同样也是正八品。
但却要为秦王府如今近百万亩农田,制定每年每季的耕作计划。
还要负责关中农垦建设营、河套农垦建设营、已经正在筹备中的东北农垦建设营,将近三十万人的兵员登记、选拔、操练等工作。
几乎是以八品的司职,干着大明户部陕西清吏司、兵部陕西清吏司,两个正五品衙门的活儿。
这也让农垦所,即使一再增加人手,一度达到有近二百名各式吏员。
但依然出现许多事务,出现堆积,处理不及时的问题。
最令朱樉揪心的事,出现在去年冬日里。
农垦建设营,平日里就是半军事化管理。
冬日农闲的时候,每个百户所、千户所,都要进行长途拉练,训练士兵。
大多数拉练,都只是在农场附近绕上几圈。
不会真的让他们,进行山地行军、武装泅渡等秦王军,才要练习的内容。
但是农垦所,当时竟然向一个千户所,派发了秦王府常备军,才会进行的冬日训练大纲。
从秦王军中退役下来的军士,拿到明显超纲的训练内容,竟然也没多想。
就这么按着大纲上的内容,展开了操练。
秦王军的训练科目非常繁重。
不管是对于枪械保养、维修等军事技能,还是对于体能,都有极高要求。
以武装行军为例,后备军的农兵们,只要能背上燧发枪、火药、铅子、杂物等十斤重的装备,一天内跑完六十里地,就算合格。
秦王军的正式军士,则是要求背燧发枪、二十斤重的装备、三天的水和口粮。
因为秦王军的迫击炮大量装备,军士们还要帮炮兵带四枚迫击炮弹。
再加上钢锻胸甲、脖甲,全身装备能有五十斤重。
他们一天要跑的路程,则达到八十里!
别看秦王军每月饷银多,但也是付出大量的血与汗,才换来的。
除此之外,他们每隔一天就要吃顿肉,才能够跟得上体力大量消耗。
农兵们顶多逢年过节,嘴上沾点荤腥。
体力和秦王军相差极大。
因此,让他们以秦王军的训练标准,来进行训练。
很快就引发了混乱,虽然还没达到哗变的程度。
但混乱的人潮,依然将负责带队训练的军士,给打了个半死。
这也是朱樉,下决心要进行管理结构改革的直接原因。
目前,近似于小政府,由不到一千人组成的王府各所。
已经无法良好管理,自己治下直接、间接工作的数百万人。
必须要重新构建,一套能够有效管理这么多人的大型行政管理系统。
“我绝无怪罪你的意思。”
朱樉对身边的郭兴汉道:“不过王府如今的官制,确实已经越来越难以管理庞大的人群。”
“粮票、粮食的问题,也和这有一定的关系。”
“你应该也知道,粮票超发出去的一部分,其实是被浪费掉了。”
这里的浪费,并不是说有人贪污粮票。
而是指有部分人,在收到粮票后,将粮票存了起来,而不是投入经济循环当中。
出于种种原因考虑,朱樉并未对粮票兑换,做出时间上的限制。
也就是说,他们相当于免费将粮食存在朱樉的粮仓内,省下一大笔粮食保存的费用。
粮食存放,是有损耗的。
且不说麦粒被收起来后,会因为脱水变轻。
就是粮仓中的老鼠,也会偷吃一部分粮食。
因此,虽然朱樉超发了接近百分之十的粮票。
但是在市面上流通的粮票数量,还是远远小于王府库房内的粮食总量。
其实,他们将粮票囤积起来,是注定要亏本的。
如今一张一百斤粮票,大概能值90文钱。
在夏秋粮食丰收的时候,还能低一些,到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