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分科取才,洛阳纸贵(求订阅!)
“诸位,本王把要考的内容,都放在《数算中学版》、《格物中阶》、《化学中阶》之中。”
朱樉笑笑:
“读透、读通这几本书,通过本王的考核,绝对轻而易举。”
“就看士子们,是不是有这样的真才实学了!”
“考核日期,本王定在九月上旬,距今尚有约四个月时间。”
“就算读不完三本书,读通一本也行。”
“只要一科能得高分,本王一样不拘一格降人才。”
朱樉这番看似安抚的话语,也让刚刚心情急转直下的众人。
瞬间活络起来。
只要秦王没有完全将他们排除在考核范围外。
那就还有希望。
至于读书,读什么书不是读?
四书五经能读通,没道理《数算》、《化学》、《格物》这几本书读不懂。
他们还不明白,在没有像朱樉这样的老师,手把手教导情况下。
仅凭借自己阅读教科书,想要弄懂复杂的科学体系。
到底有多困难。
更别提,朱樉写这几本书的时候,都是直接将公式、定理写出来。
具体如何运用,根本没写。
而是在另外几本,专门给郭兴汉他们做的习题册上。
如果真有人能够仅仅凭借这些干巴巴的公式、定理。
在自己出的卷子上,考取高分。
那说明他在这方面的天赋,即使放在后世,也是绝顶天才级别。
自己录用了,也无妨。
还要谢谢这些人,给自己发掘人才。
“殿下金口玉言,想来不会同我等开玩笑吧。”
陈敏恭微微一拜,眼角余光偷看朱樉的表情。
“本王一诺千金,自然不会骗你们。”
朱樉大手一挥:“单科只要能在考核中得九十分以上者,本王都会收为弟子。”
“酌情任用在各地!”
秦王弟子,虽然和通过科举成为天子门生比起来,名头差上不少。
但科举自洪武三年办过一次后,就再也没办过。
谁也不知道朝廷什么时候会开科取士。
成为秦王弟子,别的不说,在关中这片地方,还是有着极强的号召力。
因此,这对陈敏恭等人来说,切实有着不小的诱惑。
“既如此,想来关中士子,再无怨言。”
陈敏恭深深鞠躬:“臣替关中士子,谢过秦王大恩。”
能够从心狠手辣的秦王手里,争取到这样的待遇。
对他们来说,已经足够好。
毕竟朱樉既没有直接否定儒学,只是矿场需要专业人士治理这方面,来提高新学的重要性。
在不明白内情的士子们眼中,也就不会直接反对《数算》、《格物》、《化学》这些新学。
因为学习这些并不能做官,工坊负责人即使再能挣钱,在他们看来,也不过是贱籍。
想要成为上等人,还是要做官才行。
“诸位的子弟,若是有人能达标者。”
朱樉画饼道:“本王也一视同仁,收为门下弟子。”
“本王有意在关中创办学校,学习、教授更深奥之学问。”
“他们也能于校中,担任教习一职。”
“学问出众者,便可获王府官身。”
王府长史司教授,就是从九品官职。
虽品级不高,却负责教授王府内的王世子读书。
能够陪伴王世子长大,若日后世子能正常即位。
教授也就能青云直上,登上高位。
不过对陈敏恭等人而言,这就太遥远了。
毕竟朱樉如今正年轻,而且还没有孩子。
未来的一切,都还是未知之数。
但他们也都吃下了这张饼,毕竟朱樉没明说是什么官职。
留给他们想象的空间,就大上不少。
“多谢殿下开恩。”
面前众人,齐齐弯腰。
“起来吧,用不着这些。”
朱樉不在乎这些场面,毕竟知人知面不知心。
面上再怎么尊敬,也都是假的。
只有他们能够乖乖听从自己的安排,才是真的。
谈完最重要的经济框架改革事宜,朱樉也没有多留他们。
直接让他们各回各家之后,就带着侍卫们,骑马回宫。
留在原地的诸多官吏,则是商量一番后。
发现无论如何都绕不开朱樉手上的精兵强将。
“农兵面对秦王军精锐,当真是不堪一击吗?”
陈敏恭代表其他人,向负责农兵训练的农垦所农正何炳忠问道。
“十倍兵力,也不可敌之。”
何炳忠很清楚农兵的战斗力,让他们打打没有火器,只能拎着刀片子的山匪还行。
和正规军对上,则是毫无反抗能力。
“农兵仅有火枪,而无火炮。”
“火炮一击之下,便能将数丈内化为火海。”
“农兵意志不坚,无法保持枪阵。”
“更何况,殿下于农兵们有救命再造之恩。”
“便是他们能打败秦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