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经济合作,射击比拼(求订阅!)
迁都之事,不了了之。
朱标此次出京最主要的目标,寻找一处合适的都城选址,可谓是完全失败。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都城选址没能完成,却和朱樉达成了军事、经济上的许多合作事项。
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价值三百万两的军事装备采购,以及总价值会在一百万两以上的经济合作。
应天府的火器作坊,在朱樉离京出征就藩之后,基本没有提升过产能。
甚至因为朱樉带走了一部分技术骨干,产能有所下降。
朱樉主持火器作坊期间,巅峰月产2000支燧发枪,40门迫击炮。
朱樉就藩之后,产能有所起伏,最终稳定在月产1500支燧发枪。
一年下来也只能生产不到两万支燧发枪,哪怕是只给应天府周边的京营使用,也完全不够用。
产能下降的原因有许多,但最大问题还是在于新换上的火器工坊管事。
并不懂得军火生产。
无法将各道工序进行合理安排。
虽然他也努力提高工人们的待遇,意图让工人更加积极工作,但是收效并不是很大。
因此,京营中的火器不得不长期从关中的火器工坊购买。
但是这些订单都不是很大,有的大单能有几千支火枪,有的小单就只有几百支火枪。
朱樉带领朱标、朱棡参观刚刚完成动力升级的火枪工厂。
工厂内,到处都是钢铁锻具敲打锤击的铛铛声,以及蒸汽机不定时排气的尖啸。
燃烧着煤炭的锅炉,不断向外散发出热浪,将工厂化作一座大火炉。
即使已经是深秋时分,依然如同盛夏一般炎热难耐。
在工厂内走动的工人们,大多只穿着一层麻布衣裳遮身。
“早就和你们说过,厂区内酷热,少穿一些。”
“当时不听,现在也只能忍着了。”
望着热到冒汗的其他人,朱樉揶揄道:
“厂区内,可没地方给你们换衣服。”
深秋的西安城,早晚不过十度,只穿一层单衣,就算是壮汉也容易感染风寒。
何况是跟随朱标而来的官吏们。
他们的年纪,大多已经年过四十,身体远不如年轻人健康。
谁成想,工厂内部能热成这样!
哪怕是应天府的炎炎夏日,似乎也没有这么热!
朱标穿着一层单衣,随手翻转了一下墙壁上挂着的水银温度计,只见水银柱赫然位于37的位置。
也是难为这群中老年群体了。
“二哥,你这厂子如今每月能做出多少火枪?”
朱棡东看看西看看,对工厂内的一切都感到十分好奇。
“不多不多,机器全开的情况下,也就两万多支火枪。”
朱樉摆摆手道:“不过现在不少产线都处于闲置状态。”
“毕竟我军中暂时还不需要那么多的火枪,生产多了也只能放在仓库里吃灰。”
军火只有打仗的时候,才会出现大量的需求。
而秦王军已经打完了西南战争,如今也就剩下西北还没有彻底拿下,还处在低烈度战争中。
每月需要补充的火枪、火炮,也不过几百支,最多一千来支。
火器工坊生产的火枪质量不错。
正常情况下,用上十几年时间,都还能打得响。
燧发枪的结构简单,出现一些小毛病,熟悉的士卒也能够自己维修。
这些都是正常情况下,而不是战争情况下。
战斗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意外和违规操作。
火烧、水泡都是寻常。
甚至于战斗激烈时,火枪遗失也很正常。
但是再怎么损耗,也很难让火枪工厂全力运转起来。
关中的农兵、矿兵们,也在过去的数年之间,陆陆续续装备上了燧发枪。
起码在数年之内,不会再对这些预备役部队进行换装。
全军换装需要一大笔钱,而战斗力提升却没太大的意义。
毕竟朱樉不可能指望着这些农兵、矿兵出关作战。
顶多平时让他们进行一些剿匪的战斗。
甚至都算不上战斗,只能够称之为一面倒的碾压。
只有组建全新的火枪部队,或者为原先的部队换装,才会出现天量的火枪需求。
“二弟,父皇亲军的火器可不能够出一点差错,你可要让手下人做好把关。”
朱标从生产线的尾端,拿起一支还散发着润滑剂味道的火帽枪。
端起来向着工厂外瞄了瞄,透过火枪上的望山,对准工厂中一棵树上的麻雀扣动扳机。
击锤敲打在火嘴上,发出啪嗒一声脆响。
对面的麻雀安然无恙,歪着头啾啾了两声。
朱樉点头保证:“此事请大哥放心,火枪出厂后,定然叫人再测一遍,有一丝问题,都不会交到父皇亲军手中。”
两人谈好的军火交易,包含二十万支火帽线膛枪,一万万发纸壳子弹,一万万两千万个火帽,两千门各式口径迫击炮、身管火炮,二十万发各式炮弹。
足够武装整个京营十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