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汉中之战(54)
虽然早就发现曹操退军,但为防止有诈,刘备还是按兵不动。
在曹操弃关而走的第二天,刘封领军在阳平关搜查一天,确定没有危险以后,刘备与诸葛亮才一起进驻阳平关。
虽然曹操败退已经落实,但刘备并没有下令追击,他内心对曹操,还是有些畏惧,甚至有些不太相信曹操已经真的败退。
刘备和曹操,都是平定黄巾之乱起家,但曹操军发展的速度远非刘备可比。
虎牢关讨伐董卓,曹操作为会盟的发起人,其地位远在刘备之上。
自从刘备领兵救援徐州,成为了曹操的宿敌,得到陶谦的推荐成为豫州牧以后,才勉强有了与曹操对话的资格。
陶谦死后,刘备接任徐州牧,反而成了他的噩梦,被吕布、袁术等人相继欺负。
也许是命中相克,刘备在与曹操的交战中,一直呈现一面倒的情形。
刘备军无论军队多少,虽然不是一触即溃,甚至小战也许可以小胜,但大战必然是大败。
也亏得刘备的心理素质过硬,才能一如既往地与曹操对抗,要是搁到别人身上,早就失去了斗志。
最让刘备尴尬不已的是,他不但自己与曹操每战必败,而且他投奔的势力,也是霉运当头。
当年投奔袁绍,当时袁绍兵强马壮,实力远在曹操之上。
但自从刘备投靠以后,立马损兵折将,就连袁绍部将文丑,也认为“刘玄德屡败之将,于军不利。”是一个“不祥之人。”
刘备在汝南再次被曹操击败以后,投奔刘表以后。
碍于同宗,刘表不得不收留。
但对刘备“不祥”的名声,刘表也是相当忌惮。
因此,他并没有乘机吞并刘备,而是把他与张绣等同起来,不让他的部队渡过长江,安置在新野充当炮灰。
刚好曹操要平定北方袁绍,没有时间南顾,刘备这才在新野安定了数年。
曹操刚一腾出手来,刘备在新野还没有得及大败一场,刘琮就把荆州献给了曹操。
虽然依靠江东之力,在赤壁之战中战胜了曹操,实际上刘备并没有出战,都是周瑜之功,因此,刘备对曹操的畏惧心理,并没有减轻。
因为汉中事关整个西川的安危,刘备不得不硬着头皮出兵,好不容易取得上风,自然不会贸然追击,一旦失手,就会葬送眼前的大好局面。
诸葛亮本来是谋而后动的性子,他这次主张采用坚守的战略,要耗败曹操,一直只是派出小股人马,骚扰、监视曹操。
但黄忠、魏延等将领却是斗志昂扬,不停的前来请战。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 。请牢记。 刘备和诸葛亮认为胜局已定,并没有必要耗费军力前去追击,让曹操引诱刘备追击的计策落空了。
刚好,法正从成都押运的粮草也到了。
他把粮草交割给主管后勤的糜竺以后,就快马来到阳平关见刘备。
法正和黄忠在定军山斩杀夏侯渊,可以说是汉中之战的转折点。此战之后,刘备军才化被动为主动。
法正虽然取得了首功,但也错过了后面击败曹操的精彩,他心里也有些不甘。
法正也知道,他本来以军谋见长,毕竟西川的战争并不常见。
如果不能抓住这次机会立下足够的功劳,在政略方面,他是不能与诸葛亮相提并论的,就无法与诸葛亮抗衡。
他虽然不在战场,但对战场形势非常了解,也在冥思苦想、想方设法要击败曹操。
要从正面打破曹军,别说刘备本来就属于势弱的一方,就算是兵力占优,这种两败俱伤的战法也不可取。
法正善奇谋,思得一计,认为有五成的成功率,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见了刘备以后,法正迫不及待地献计道:
“曹军虽然兵力众多,但因为丢了南郑和米仓山的粮草,军队补给相当困难,不能久战,只要我们紧守营寨,曹操早晚退兵,主公有意扩大战果吗?”
刘备对法正非常信任,一听他说要扩大战果,就认为法正想要与曹操正面开战,他心里有些不愿意,就对法正道:
“曹操虽然丢了粮草,但军力未损,仍然是敌强我弱,现在我军只宜坚守,主动出击的风险太大,一旦失败,就会前功尽弃,陷入万劫不复之境。”
法正一听刘备的话语,就知道他误解了自己的意思,就对刘备说道:
“主公所言极是,现在我们根本不需要进攻,曹操早晚要退兵。看他现在的行军路线,自然是从褒斜道退回长安。现在主公在此紧守营寨,与曹操主力对峙,如果派一员大将,领数千精兵,取路褒中,循秦岭以东,当子午谷而投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如果长安防卫不严,则可乘机夺取长安,主公领大军紧随曹操败军,自斜谷进入关中,曹操军没有长安的接应和补给,因为主公的尾随追击而不敢进攻长安,只能退守洛阳,则关中唾手可得!”
刘备被法正的大胆设想惊得目瞪口呆,他还没有反应过来,一时并没有开口说话。
但诸葛亮稍微一思索,就明白了法正的用心。
但他认为,法正此计太过冒险,就出言反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