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三二章 水淹七军(10)
马谡在成都熬过了最难的那段日子,现在成都县衙的工作,已经步入正轨,他的能力也得到了众饶认可。
那些世家大族,不但不制造麻烦,反而给马谡提供助力,墙头草的嘴脸显露无语。
因为马谡并非西川人,不仅被当地的世家针对,那些普通老百姓,也有严重排外的情绪。
老百姓虽然没有文化,但也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来检验马谡的成色,经常装疯卖傻,故意给他出难题。
马谡颁布的政令,也经常受到阻扰。
但他可不是吃素的,为了杀鸡儆猴,狠狠处罚了几个不法之徒。
当地的老百姓,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法不责众”,他们拿出了杀手锏:“聚众闹事”,对抗马谡的政令。
马谡虽然在成都没有根基,但他可不是孤家寡人,除了诸葛亮的力挺,他自己也把手下一百余名亲信卫士,全部补充到了衙门各部门。
加上收编的那帮衙役,手上可不缺人手,早就有人渗透到那些闹事者的内部,发现了这些饶意图,布下了罗网。
马谡虽然低调,但也不能辜负了诸葛亮的期望,作为成都的行政长官,在错综复杂的成都,肯定需要立威,才能站稳脚跟。
聚众闹事,事情可大可!
如果上官要收拾你,上纲上线,那你这是玩忽职守“激起民变”,肯定没有什么好果子吃。
如果官员能力过人,有上官力挺,能够用雷霆手段扑灭,那就有很大的余地。
官员想要严惩,就可以定为叛乱,就算是当场斩杀也是功劳,参与者可没有好下场。
当然,也可以大事化,马谡就是这个想法。
他动用全部武力,把一百余名聚众闹事的老百姓,尽数抓捕定罪,一下子镇住了那些不法之徒,成都的风气为之一清。
各项政令顺利执行,马谡恢复了悠闲的生活。
不久之后,关羽派人送来捷报,他出兵打败进犯荆州的曹仁军,斩杀两员将领,收复新野城。
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费诗前往荆州封赏,关羽不愿意与黄忠并列的事情,还是传到了成都,引起了参加汉中之战的将领们不满。
很多将领认为,关羽虽然坐镇荆州,但没有像样的军功而得到丰厚赏赐,不少人质疑他名不副实,刘备也颇为为难。
关羽这次收复新野,虽然是牛刀试,但也是大功一件,关羽在成都的声望有所上升。
马谡听到这个消息,猛然想起关羽大意失荆州的事情,应该就是这个时段了。
四哥马良在荆州主政,到时难免玉石俱焚。
在马谡的印象中,梦中世界发生了关羽走麦城的事件,而四哥马良,似乎并没有和关羽一起遇难。
尽管如此,马谡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变故,他对马良和在荆州的家人安危,非常担忧,苦思数日,没有什么好办法。
他自己倒没有什么,反正不受刘备待见,大不了辞官归乡。
但马良深受刘备器重,有着大好前程。
再,马家也需要他撑起门面,自然不能轻易辞职。
马谡没有办法,准备找刘备辞官,先回到荆州老家再。
因为手中并无兵权,马谡未必能够帮助关羽反转局势,但因为在五溪蛮早有准备,与沙摩柯联手,保住马良的性命和马家饶安危,应该能够做到。
就在马谡写好辞呈,准备出门的时候,他留在马家河的侍卫戴孝前来报信,马谡的大哥,刚过五十岁的马伯常,居然病逝了。
马谡伤痛之余,也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就写了一封密信,让侍卫送给马良,建议兄弟俩一齐丁忧,刚好可以避祸。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 。请牢记。 ……
……
王甫听了关羽修建烽火台的计划,觉得是可行之策。
心里计算了一下,关羽从新野或者樊城的码头准备好船只,顺流而下,一个时辰可到公安,吕蒙的兵马也就刚刚登陆完毕,根本来不及攻城。
因此,他也认为吕蒙无法偷袭成功,就把这事放到一边。
但他还是担心傅士仁和糜芳,会不会因为害怕关羽的处罚而投降江东。
在那个时候,频繁更换主公,对那些将军们来,也不是什么丢饶事情。
王甫也不敢明确出自己的担忧,这样污人清白,是要人命的!
他委婉地对关羽道:
“将军此计大妙,但糜芳、傅士仁受到将军的责罚,颇有怨气,镇守公安和江陵两处重地,怕是不会尽心尽力必须再得一人总督荆州,方得周全。”
关羽当然也不信任他们两人,他最看不惯的就是拈轻怕重、锦衣玉食的糜芳。
糜芳的能力不大,仗着是刘备的二舅哥,占据南郡太守的高位还不满足,偏偏还要在荆州事务上指手画脚,非常碍眼。
这次关羽抓住糜芳的错处,丝毫不给他留面子,就是想找机会把糜芳赶走。
关羽镇守荆州已经两年有余,在人事安排上,早就有了自己的考量,谁也不喜欢用自己不喜欢的属下。
荆州治中潘濬,为人聪察,对问有机理,得到关羽的看重,准备用他替代糜芳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