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64
好印象,态度积极一点,让巴林公主知道三格格对这婚事很期待,不是那种如临大敌的反应。
最后,让三格格多给皇上请安,最终做主的人是皇上!这样可以让三格格避开太皇太后,还能直接求到皇上跟前。荣妃知道皇上对三格格很宠爱,而且公主嫁蒙古是家法,反正是要嫁,三格格也想嫁,皇上是不会反对的。
打定主意之后荣妃就开始积极了起来。作为宫里的高位嫔妃,她这一主动,大家都关注,而且很快就明白了怎么回事。
惠妃倒是能立理解,荣妃养女儿了呀,这时候不为女儿打算要是这孩子嫁到外藩蒙古可怎么办?外藩蒙古颇有些桀骜不驯,巴林部好歹温驯,而且巴林小王子的祖母就是固伦公主,说来说去,孩子到了巴林部不受委屈。
宜妃也能看出来,但是这位不着急,她晚上和康熙一番耳磨厮鬓,康熙当时高兴就答应了去她娘家坐坐,这会的宜妃正为这件事高兴呢。至于六格格,宜妃不是不给她打算,而是觉得孩子还小,先不着急。
德妃看荣妃的动作冷哼了一声,她满心给海棠打算,但是前提是这巴林部的小王子要留在京城,只有留在京城她才把对方纳入女婿的名单内。
而且她伺候康熙吃饭的时候就得到消息“不急”!
不急就是皇上暂时不答应,这件事还可以慢慢的考虑。德妃就打算打听一下这位小王子能不能留在京城。
德妃就以给巴林公主请安的名义套了几回话,话里话外问这位小王子要不要留在京城读书。
巴林公主巴不得人家多关注孙子,她来的第一天就跟太皇太后说了要给孙子安排一门好婚事,但是太皇太后直接摇头:“等你们家的事儿办完了再说!”
康熙在回京城的路上就说过,必定会嫁一个公主去巴林部,但是该嫁给谁值得商榷。
这两位的话说的很明白了,巴林公主也知道症结所在,只是这件事是两个孙子与大人想法不一样。
大孙子觉得自己就是巴林部未来的首领,自己是长子,自己还是嫡出,凭什么不让自己做首领?二孙子也觉得这位置该是大哥的,如果硬要让他做,他要么去京师一辈子不会来,要么是学着噶尔丹出家做喇嘛,一辈子不还俗。
所以家里的大人都麻爪了。
巴林公主趁着伺候太皇太后的时候极力想给小孙子谋一位皇女做妻子,这样能给孙子增加砝码,被太皇太后几次拒绝。
所以德妃每次去旁敲侧击,巴林公主的意思都是不会留孙子在京城,无论是读书还是做侍卫,都不行,这次是带他来见见世面,是让他给自己跑腿,等回去的是还是要带孙子走的。
德妃看她几次都是这样打算的,心里就明白,这事儿成不了了。
也就对荣妃没多关注。
巴林公主在太皇太后跟前也没再多提这事儿,似乎这事儿就这么翻篇了,除了荣妃一直很积极外,巴林公主只陪着太皇太后说笑,一直到了十一月中旬,康熙把事情处理完,决定奉祖母和嫡母回盛京祭祖。
在出发前,十一阿哥断断续续的发烧了几天,病好后就显得很虚弱,太后就提出不去,要在宫里照顾十一阿哥。正好苏麻喇姑在照顾十二阿哥,苏麻喇姑要伺候太皇太后,正在犹豫是不是让万贵人照顾十二阿哥,太后很积极的表示她能看两个孩子,苏麻喇姑就把十二阿哥送到了太后跟前,等她走后请太后一并照顾。
宫中妃子中,只有宜妃郭贵人跟着去,其他的也都留在宫里。皇子皇女中,从大阿哥开始到九阿哥结束,都跟着去,十阿哥留下是因为钮祜禄贵妃也病了,他要留下侍疾。皇女从大格格到海棠结束,十格格入冬就经常咳嗽,也被拿掉了名字。
这一次出门,德妃的三个孩子都要跟着去,吸取了上次海棠棉裤不合身的教训,在出发前,德妃拉着三个孩子给他们量体裁衣重新做大一码的棉衣。
又听说盛京冬天比京城冷,所以德妃这次给做的棉衣就比大一码更大一码,这是给他们套在棉衣外面穿的棉衣。
除此之外,还有围巾耳包这些零零碎碎的东西。
海棠翘着腿躺在炕上,跟德妃说:“别做我的,寿康宫的嬷嬷给我做了,您管着四哥和六哥就成。”
话是这么说,德妃也不能真不给她做,就是先给两个儿子做好了再赶她的。
德妃是会针线活的,这技能是没入宫的时候跟着她祖母学的,手中的动作很快,戴着顶针用着大铁针,把棉花厚厚的絮在一起,大概有三指厚,没一会就把一跳棉裤退给缝好了。旁边的胤祚忍不住嚷嚷:“你做的棉衣也太厚了,这怎么活动胳膊腿!”
说完站起来一副稻草人模样同手同脚走路,一边走一边说:“到时候就这个样子,我们仨走到哪儿都会被人家笑话的!”
炕上的十二格格看到哥哥的样子就笑了起来。德妃说:“谁会笑话你?人家只恨没你的棉衣厚,你少说话,你看你哥哥妹妹谁跟你一样,我是发现了,你小子就是个爱俏的,甭跟我叽歪,到时候冻的你说不出话来你就知道额娘的苦心了!”
四阿哥也说:“你老实的坐好。”额娘做了你穿不就行了,哪儿来的那么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