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可乐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寒门第一权臣 > 第228章 郁闷的李二陛下(一)

第228章 郁闷的李二陛下(一)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重修大明宫终于成了令长安城沸腾的话题,渐渐闹到不可收拾。

贞观大治十年,从正面来说,国库盈余确实比武德年时多了不少。

李世民很幸运,他不仅得到了诸多名将的拥戴,多年来一直不离不弃地跟随他。

连他要干弑兄杀弟这样大逆不道的事,名将们也二话不说陪着他干!

不仅如此,李世民麾下还有一批忠心耿耿的治世名臣。

如长孙无忌,房乔,还有早逝的杜如晦等等。

由此可见,李世民天生有着培养铁杆脑残粉的本事。

只要释放蛊惑技能,任何名将名臣皆逃不过脑残中毒。

死心塌地跟着李世民,任何大逆不道的事都敢干,而且干得毫无顾忌……

因为这个了不起的本事。

李世民与朝中的名将名臣们,共同治下了一座越来越有希望的锦绣江山。

对内施以仁政,对外强硬蛮横!

与武德年相比,贞观这十年来,无论国力还是军力,无论国库还是民间,无疑比当年强盛许多!

整个大唐渐渐在朝国富民强的方向大步迈进。

然而,终究只是迈进,而并非真正达到了国富民强的地步。

事实上这些年虽然强盛了一些,但李世民登基后一次又一次地发动对外战争,也消耗了不少国力。

更重

要的是,如今大唐人口奇缺,整个关中才一百多万户人口!

真正的壮年劳力更少,他们要种地,要生产,要采桑织布,要烧窑制瓷……

行业太多,而人口太少,朝廷和官府不得不出台许多政策,鼓励民间百姓多生多育。

连寡妇都不放过,三天两头有官媒上门催嫁……

当一个国家站到巅峰上,用俯瞰的姿态扫视周边时。

往往会产生一些幻象,这些幻象有的情当自娱,有的却足以致命……

如今李世民便沉入了这个幻象里。

但他真的很想开心一下……

唐军天下无敌了,皇帝指谁灭谁,蛮夷藩属被吓得争相朝贺。

国家一天比一天强盛了,国库每年所入盈余越来越多!~

更该死的是,一个名叫李素的小屁孩,捣鼓出了一种无比犀利的火器。

可令大唐百年内边境无虞,难遇可堪一战的高手,寂寞得一塌糊涂……

内无忧,外无患,作为创下这一切功绩的天可汗陛下。

还能干点啥呢?

不就是好好享受一把么?

很快,李世民便下令征调关中十万民夫入长安。

调拨国库钱百万贯,开始修建大明宫。

但由于人口太少,壮年劳力更少。

地方官府只能将当地的工程全部暂停,民夫们全部聚集起来往

长安城里送,民间怨声四起。

朝堂里更不平静!

重修大明宫无疑是一项恶政,以尚书省侍中魏徵为首的一群文臣们拼死上谏。

请求李世民收回成命,每天不知多少朝臣磕破了头,跪在金殿内哭嚎不已。

感性的朝臣们打着为民请命的旗号,百姓多苦多累,民间怨声多沸腾等等。

理性的朝臣比如户部的度支司,金部和仓部等几位郎中则从国库和劳力的角度,来理性分析重修大明宫的可能性。

这些年积累下来,国库略有盈余,有钱也有粮。

但是,若要重修大明宫,半年之内便能将国库耗得干干净净!

空得能饿死耗子……

那时大唐境内若发生任何突变,比如这里闹灾,那里打仗等等。

国库便不可能再拿出任何多余的钱粮去赈济了。

接连几天的朝会上,武将们闷声不语,文臣们则拼了命的一拨接一拨反对。

口诛笔伐者,捶胸顿足者,认真讲道理者都有。

文臣们以各种态度向李世民进谏,所有人的口径出奇的一致。

——大明宫绝不可建!

满朝的反对声令李世民颇为愤怒。

愤怒是有理由的,李世民自从登基后,十年来励精图治,兢兢业业!!

为国操劳得几乎夜不能寐,食不安寝。

终于

治下这盛世江山,当他站在山巅放眼望去时。

只觉得满目锦绣,国泰民安,这些全是他的功劳!

一个能创下盛世的圣君,凭什么不能享受一下?

这是李世民心中最不平衡的一个念头。

长安城里朝堂和坊间闹成了一锅粥,风雨似乎并没有波及到丰禹村。

一大早李素便起来了,兵仗局的工匠被抽调。

生产任务少了一大半,李素发现自己又清闲下来了。

对于清闲的生活,李素永远不缺安排。

叫上李才跑到山上砍了一根笔直的竹子,削皮,抛光,上清漆,涂蜡。

在竹竿尾部雕上名字,连上结实的丝线,一根钓竿新鲜出炉。

地里挖十几条蚯蚓,再抓一把白米用烈酒拌匀。

河滩边找个避风的小港湾,一把白米撒下去打个窝儿,将附近的鱼儿引来。

再将鱼线扔进水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