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李世民的雄心(一)
听到这话,李素犹豫了一下:“陛下所言,臣能理解。”
“咱们大唐的和亲只是一种同化异族的手段,并非常人所想的屈辱之策。”
“这一点大臣们明白,将军们明白,臣也明白!”
“可恕臣直言,国与国之间,是和是战,全看利益二字。”
“一话,李世民挑了挑眉,笑道:“哦?爱卿有何高论?”
“朕愿闻之个女人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弱小的……”
听到这!”
“来人,传舍人笔墨伺候。”
李素眼皮一跳,这是正式的君臣奏对的架势,搞得有点严重了。
于是李素急忙道:“陛下,臣只是随口一言,陛下莫当真。”
“说得对与错,亦不必见于史书列传之中。”
李世民哈哈一笑:“朕自登基以来,向来都是广纳四方良谏,故而成就贞观盛治之功!”
“汉朝王节信曾言,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所谓兼听则明,便是如此了。”
“这也是当一个明君的首要之能,若不然,呵呵,你以为魏徵老匹夫那张破嘴骂了朕十多年。”
“朕不仅没杀他,还将他尊为国士是为何?”
李素:“……”
说起来,
李世民挨骂的本事确实高人一等。
凭心而论,若李素当皇帝的话,这种每天除了骂皇帝没别的事可干的家伙,早被他虐杀了一百遍啊一百遍!
由此可见,万邦崇仰的天可汗陛下,有轻微的受虐倾向?
说话间,中书舍人带着纸笔匆匆赶到。
见礼后径自坐在二人不远处,在矮脚桌上从容地铺开纸。
研好墨,提笔静静等待。
看到此,李素整了整衣冠正襟危坐。
一旦出现君臣奏对的场面,他与李世民之间的每一句对话都将记于书纸上。
将来还要列入史书之中,作为皇帝治国的一个辅证!
标题大概是姑苏县候谏太宗奏对之类的,所以不得不严肃。
李世民此刻的表情也变得严肃了,毕竟这是个大话题。
而且旁边还有中书舍人记录,若还是一副嬉皮笑脸的样子未免失之庄重。
将来临死前一看史书,上面无端端描述了皇帝奏对时的表情。
说什么太宗嬉皮笑脸之类的话,那就很伤感情了……
所以此刻李世民也整了整衣冠,并且挥退了给他打扇的宫女。
衣袍下摆也拂正了,并且两条毛茸茸露在外面的大毛腿也收了回来,很正经的皇帝样子。
“看来爱卿对和亲制颇有异议。”
“朕愿闻卿之高论!”
李世民沉声开口。
李素抿了抿唇,措辞片刻后,缓缓道:“陛下,臣以为,和亲制不可取!”
“首先,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不是靠一个女人和亲便能决定是和是战。”
“臣虽然明白陛下的用意,利用我汉家文化的包容性,只需不到两三代人运营下来,那这些蛮族自然而然也就成了我们汉人。”
“他们的土地,自然也是唐土!”
“但谁又能保证后代帝王,后代臣子,能体会到陛下您最初的用意?”
听到这话,李世民神情微动。
李素这番话,自大唐立国以来,确实无人说过。
从皇帝到臣子,都不觉得和亲制有何不妥。
“你接着说,朕洗耳恭听。”
李世民的表情比刚才更诚恳了,连坐姿都端正无比,巍巍然如待国士大宾。
一旁的中书舍人奋笔挥洒,洋洋大篇。
殿内很安静,李世民不说话,静静等待李素开口。
“陛下,正所谓国者,帝权天授,而万众景从是也!”
“陛下是皇帝,自然明白皇帝不仅是吃喝享乐的,他的责任比任何人都重。”
“他必须要为国中的权贵
和平民百姓谋福祉,建功业,是谓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业者有其产。”
“礼曰,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陛下,皇帝做到这一步,才算是明君,圣君!”
“百姓才会无比忠诚地拥戴。”
“反过来说,若选择和亲,选择暂时妥协与退让,必然天下所不明也,也得不到百姓支持。”
“臣时常游走街巷,发现大唐之百姓精神荣晡,心气高傲。”
“这正是大唐强盛,才能有如此欣欣向荣之态。”
“在世人眼里,我大唐天下无敌,万国朝贺!”
“陛下您认为,在如此局面之下,大唐百姓们对于和亲又是怎么样的一个看法?”
说着,李素拱了拱手,面露严肃。
说白了,贞观这一代人,有明白的大臣、有明白的将军。
他们会支持李世民这么做,也会帮李世民压住任何反对的声音!
但下一代呢?
下一代的皇帝,臣子会怎么想?
他们会认为,我大唐这么强,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