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新夫子
这一声大喊,犹如惊雷一般,把刚刚踏进屋门的大舅舅田夫子吓得浑身一颤,手中的书袋差点掉落在地上。
他瞪大眼睛,一脸茫然地看着屋内,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34;这是怎么了?&34; 田夫子一边放下手中的书袋,一边满脸好奇地询问道。
宋怀玉则像一只欢快的小鸟一样,噔噔地跑到舅舅面前,紧紧拉住他的大手,兴奋地说:&34;舅舅,舅舅,我们成功啦!我们把甜菜做成糖啦!&34;
田夫子瞪大了眼睛,满脸惊讶,仿佛听到了天方夜谭,:“真的?快让我瞧瞧。”
外婆也笑容满面地迎上前,自豪地说:&34;是啊,这孩子鬼点子多,还真有一手呢!&34;
田夫子走到锅边,仔细观察着那浓稠的甜菜糖,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他轻轻点头,表示赞许:&34;怀玉真厉害,这可是新鲜玩意儿。&34;
宋怀玉听了舅舅的夸赞,心中充满了成就感和自豪感。
得意洋洋地挺了挺胸脯,骄傲地说:&34;舅舅,您快来尝尝吧!&34;
田夫子拿起勺子,小心翼翼地舀了一点甜菜糖放入口中。
闭上眼睛,慢慢品味着那独特的甜味,不时地点头表示满意。
&34;嗯……味道浓郁而醇厚,但又不会过于甜腻,口感细腻而顺滑,甚是美妙。&34; 田夫子赞叹不已,对宋怀玉给予了高度评价。
令人遗憾的是,由于甜菜汁水有限,经过长时间的熬煮,最终得到的甜菜糖浆只有区区两勺左右。
可浆液状的甜菜糖不好放置,宋怀玉将浓缩后的甜菜糖浆冷却,其中的糖分开始结晶,结晶后的糖分会沉淀到底部。
将结晶后的糖分收集起来,并摊开晾干,使其再次蒸发水分,这样子就可以得到糖块了。
宋怀玉小心翼翼地操作着每一个步骤,眼睛一刻也不敢离开。
糖块新鲜出炉,巴掌般大。
在村里,糖是不可多得的甜嘴。
也就外婆家有两个秀才,还有一个在县城里住的童生二舅舅。
外婆买起饴糖来十分舍得。
更何况糖又不是随便给谁吃,给的是乖乖的小外孙。
懂事又刻苦。
宋怀玉眼睛一转,问外婆:“外婆,这包饴糖您在县城买是多少钱一斤?”
“60文钱一斤,我买了一半,花了三十文钱。”外婆如实说道。
宋怀玉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晚上吃饭时候,外婆跟外公分享了宋怀玉用甜菜制糖,还夸他脑瓜子好,鬼点子多。
田夫子看出来了宋怀玉想要干什么,委婉的点醒他,让他多把心思放在念书上。
宋怀玉听了田夫子的话,乖巧地点点头:“舅舅,我知道读书重要,我不会耽误功课的。做这个甜菜糖就是课余的一点小尝试。”
田夫子摸了摸宋怀玉的头:“怀玉懂事,不过学业不可荒废,等你将来考取了功名,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琢磨这些。”
宋怀玉脸上露出认真的神色,语气郑重地说道:“舅舅,您放心吧,我心里很清楚。”
关于将甜菜制成糖并拿去售卖的计划,目前暂时被搁置了起来。
正如田夫子所言,对于他来说,当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专心读书,争取考取功名。否则,他之前所付出的努力都会付诸东流。
幸运的是,家里现在通过出售兔肉和豆芽已经小赚了一笔钱。
这些收入足够支持他继续念书,甚至还有剩余。
由于学生们的理解能力有限,仅仅是教授《声律启蒙》这一本书,田夫子就花费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
进阶班的学生们才好不容易初步理解了其中的内容。
杨子明是钱文瑞的小跟班,他们来自同一个村庄——杨杏村。
就在稻香村隔壁
两家人不仅是邻居,关系也非常亲近。
当杨家得知钱家从县城返回后,便决定让杨子明和钱文瑞一起去隔壁的稻香村,到田夫子家念书。
杨家认为跟随钱文瑞一起学习,一定不会出错。
毕竟,钱文瑞在县城念过书,基础知识相对较好,思维方式也要比杨子明高出一个层次。
所以,钱文瑞在理解《声律启蒙》时,轻松一点。
他不理解杨子明,不过是《声律启蒙》,有那么难吗?
田夫子昨天才讲过的,第二天就又重新问夫子。
有时候钱文瑞真的不想承认,他和杨子明一起玩的。
倒是他一直看不起的宋怀玉,反而对于《声律启蒙》理解比他还要透彻。
这让他有了危机感。
在田夫子提问环节上,总是和宋怀玉较量一番。
两人你来我往,互不相让,仿佛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
而这也成为了课堂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引得其他学生们纷纷侧目。
似乎是田夫子开私塾的名声传了出去,越来越多的家长将孩子送来学习。
学堂里坐满了人,尤其是启蒙班,更是一个空位都没有。
甚至有些人苦苦哀求田夫子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