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0章 孙权之危
建业。
相比较于许昌的世家互争,明争暗斗,躺一炮断接连不断的热闹场景,此地显得颇为的空寂。
魏国虽说是第一个倒地,但是奈何于对方是主动投诚,在待遇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
变好比如说,曹操筹谋的带兵离去,已经被陆鸣在大方向上答应,刘备也同样默认了这一结果。
然而,吴国在此前由于孙权的诸多失智操作,却彻底惹恼了陆鸣。
魏国在绝境之中是有两种选择的,如果不投而选择背水一战,在此前的诸多积累之下,敌军军力恐怕会难以想象。
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即便魏国丧失了八万精锐两大将领,但其剩余的兵马,在放手一战之下,如果不能如同当年白起一般挖个坑给他全买了,整个中原都会被打到支离破碎。
强行打下对方,付出的时间和精力绝对会超出预算,陆鸣也要付出沉重的代价,所以当其主动投诚时,陆鸣欣然应允。
吴国有这样的本事吗?
呵呵,即便打下了夷洲,在那一个土著岛屿的加成之下,也仅仅只是能够给吴国增添个一些水师成员罢了。
这一批人员所能够爆发出的战力,完全不值得一提。
最坏不过就是庄园之内多
出几笔水盗,占据江河湖泊,以机动性力量,延缓商业交通的发展罢了。
这样的代价陆鸣完全能够承受得起,惹火了大不了封堵水脉,下流的河脉宽阔,还是依靠于上游无数条支流合一。
因此,只要陆鸣愿意付出时间精力,用不了半月,下游的水脉都会窄上一大截。
没有了地理优势后,江东只剩下一个丹阳军还能够勉强一看,剩余的兵马精英,大多都只是弓兵而已。
这样的兵团,在没了船只加大速度优势的情况之下,难道能够正面怼得过火力营吗?
鸟枪大炮会告诉他们时代变了,往日的经验,不适合于今日之发展。
有足够的手段去哄对方,孙权还那般不知进退,即便之后认了怂,但陆鸣给出的回应也是十分强硬。
“除去建业的政务班子之外,仅仅只能带走两万人。”
两万人,能够做得了什么?
一个大点的王国兵力都不止两万人了,而且,孙权还不可能把这两万人全部带成士兵。
毕竟,一个国度的成立之基,还是在于民众。
成吉思汗都打到了欧洲,为何没能守住偌大的版图,不就是因为兵力过少,走一处叛乱一处吗?
没有足够的民众进行文化侵入,即
便给孙权找到一处帝国之基,也完全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发展出一整座帝国。
类似的场面,往前推上百年,大月氏入侵贵霜,最终不也只能够占领土地贫瘠的北方,通过上百年的休养生息,忍受着百多年的分割,以此而保证自家民族不会被彻底同化为种奴吗?
曹操都已经开始大军征战,贵霜的事情在中原早就不是隐秘 ,因此,孙权即便想要离去,也不可能仅带个几千兵马一万民众,去猥琐发育一百年,把事情交由后人发展。
陆鸣给出的条件过于苛刻,以至于建业内没有人去考虑抢蛋糕的事情。
许昌的世家能抢,那是因为蛋糕还有的做,有人选择离开,有人选择留下,留下之人必定能够得到更整块的蛋糕,而离开者也未必就是一件失智之举。
曹操从未曾亏待过真心相侍之人,跟随而去,很有可能给自家打下万世之基,获得比中原祖地更为长远的发展
但是在建业,压根没的选择。
以陆鸣苛刻的条件而言,如果跟随着孙权离开,那么意味着世家除了嫡系之外,连尸兵恐怕都难以带走。
苦心经营数十上百年,总不能玩儿一出净身出户,跟着你孙权去浪荡吧。
就算孙
家在江东经营数十年,也不可能让无数聪明人都被洗了脑,无脑狂热追随于他。
而留在建业,也未必能如同许昌同僚那般,讨得什么好处。
正如在此前所言,孙氏在江东的经营过于根深蒂固,在此之前,被拿下的三郡,都已经有近三年时间,却依旧没被蜀汉彻底掌握。
之前是陆鸣腾不出时间来清理,但如果魏国的事物平定的话,必定会使他怒然而回。
江东可是他主持着打下来一半的,但打下之后却从未曾给出过半点的助力,反而是一再的拖后腿。
任凭是谁都不可能接受这样一个不可控的结局,因此,强力清除世家在底层民众之间所留下的印记,是一个必然的结局。
必定会有着大量空降而来的官员对江东从上而下进行一次换血,本地世家的权力遭遇到极大的削弱。
世家和地主老财之间的差距,就在于文化和势力的底蕴,系列底蕴除了武装力量,那就是在于官员人数,以及民心之态,这两样要是都被拔除后,他们和暴发户唯一的差别就是有钱的时间长点罢了。
作为传承了千年的世家,他们清晰知晓着,只有如同蜘蛛网一般,从各种角度参杂于民生之中,将自己和
一方百姓变得牢不可破,这样才是最为稳固的传承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