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0章 国都之疑
魏国,崩毁?!
这年代可不像后世,看上几个短视频,翻上两张报纸,村头大爷都能谈论着国际局势变化,句句砸在理儿上。
如今明知未开,百姓很难去理解过于曹操决定撤离,携带会下完整班子离开,去外疆开疆拓土。
如果事情就这么继续发酵,陆鸣说不得会在背地里推上一把。
比如说宣扬一下外地穷山恶水,外人难以沟通,胡蛮不化等等,自然会让许多群众放弃掉跟随曹操离开的念头。
人终究还是有着舒适区的,能够在自己的窝里活的自由自在,谁又愿意去外地漂泊他乡,至死都不能落叶归根呢?
曹操在谈判之前早已想到了局面变化,提前在条款之中做出了约束。
蜀汉不得引导舆论,挑动民众对立,干扰魏国撤离。
曹操之所以会下达如此条款,着实是技不如人之下的无奈。
随着局势风云变幻,尤其是自从曹操宣扬招锦衣卫入朝堂,和陆鸣当面联络至极,他必然不可能再继续对锦衣卫加以打压。
而锦衣卫也是丝毫没拉了陆鸣的面子,在自身没有受到限制的情况之下,无孔不入!
仅仅用不到一月的时间,从朝堂上下都有着陌生面孔混入进来,在民间,锦衣卫
的话语权更是直接超过了朝廷颁发指令的公信力度。
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
魏国朝廷在普罗大众之间的公信力,在先前的混乱发生过后,本身就重重的打了几个叹号。
因此,如果陆鸣当真撕破面皮,以国家大事,逼着曹操只能呆着预期中一到两成甚至更少人员离开,恐怕会让后者彻底发疯。
立国之基在于人口,若是曹操连带走的人口数量都不如一个小小公国,那还搞什么帝国根基?
虽然在表明态度之后,曹操默认了对于蜀汉放权,任由后者进入魏国不断穿插夺权。
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在曹操彻底离开之前,大师绝对有能力将魏国的社会毁成一团乱麻。
旁的不说,各地的城防军有九成以上还是死命效忠于曹操的。
单单只是这一批人,若是要大开杀戒,怕是直接会将各层涂的血流成盒。
蜀汉的大军入主魏国各个城池,还需要一段时间来进行布局。
况且,害人之心不可有 ,防人之心不可无。
万一曹操哪根筋搭错了,突然来一个背刺,造成的后果恐怕是毁灭性的。
所以蜀汉的军队不可能大肆分兵,只能从主刀吃,先控制除许昌之外的中心城市,而后再慢
慢分辨,辐射自己一方的影响力。
毕竟都是中原之辈,几十年前同属于大汉之人。
再加上魏国的朝廷公信力度减弱,所以地方民众对于蜀国的入主,倒是并没有表现出太大的抗拒。
这便是一个很好的苗头,若是地方抗争情绪严重,个个都希望绝死而抗争,愿意与曹操离开,那般后果就连陆鸣都会觉得有些头大。
陆鸣亲身到达许昌, 一来是为了熟悉一下魏国的政务班子,准备人手加以补位,接替曹操率领步骤离开后所留下的空缺,第二则是作为半个人质,令曹操所安心。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天下之人都知道曹操对陆鸣的杀意之深沉,全部都为后者此举而捏了一把冷汗。
这可是深入狼穴,难以自保。
包括刘备诸葛在内,都曾纷纷劝言,想要让陆鸣拒绝掉此事。
质子之身份,刘禅去便足够了。
作为一国之太子,未来承载大业之人,其身份尊贵,在礼制上并无半点的违背。
太子为质子,这是从春秋秦朝便传承下来的习俗,始皇帝也曾在赵国之下屈辱生活十数载。
刘禅若是能有这一份精力去镀金,未来接替未知知识,也会让一些人口中的抱怨少上几分。
毕竟,曹操
将退,不可能在临走之前给自己生出什么幺蛾子,搞出虐待刘禅的事件出来。
双方之间,几乎从未有过什么交集,曹操没有恨意加持,不可能为了区区一个太子就让自己承遭屈辱的决定所付之东流。
但陆鸣却表示,依旧决定自身出现许昌。
这样的冒进之举,让蜀汉所有人都未齐丽丽吧冷汗,包括多年来一直跟陆鸣做对的世家大族!
他们喜欢给陆鸣背刺,完全是因为后者能力超绝,在不断被背刺的前提之下,依旧能够平稳发展,一步一个脚印做大做强。
眼瞅着马上便要立国统一,回笼天下,鲸吞四海,如此关键之时,正是各家疯狂吸食营养让自己壮大的时刻。
若在此时陆鸣出现了什么意外,那必定会让其发展大计往后拖延个几十年,如此沉重之代价,显然是各大世家所无法承受的。
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国度动荡之时,陆鸣内忧外患,双面受敌,可却不曾想,等到一统之时,国内世家全部都表现的兢兢业业,一副慷慨就义愿为国捐躯之态。
陆鸣一眼便能够看得出,世家官员的生存目的究竟为何,但他却并没有对此表现出很大的抵触。
未来之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