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三章 惨痛历史(上)
提起金陵总部叶少鸿不由自主地就想起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昨天晚上,戴玉农给他的回电。
在那封电文里面,戴玉农告知叶少鸿,他已经知晓了王市长遇刺案。
可让叶少鸿不解的是,戴玉农并没有让他继续追查。
同时戴玉农还严令,叶少鸿不要插手此事。
这就有些奇怪了。
如果说,江城市的王市长,他和戴玉农有些牵连关系,叶少鸿倒是相信。
毕竟,他们那位戴处长,在国府当中,也是长袖善舞的角色。
戴玉农的人脉关系很广。
江城又是当前年代,国府排名前三的大都市。
王市长的身份地位不俗。
戴玉农和他相识相交,叶少鸿也能理解。
可有一点叶少鸿想不明白。
他们两人到底有多么深厚的交情,才能让戴玉农对那王市长另眼相看呢?
看着也不像啊。
如果王市长,真的和戴玉农关系深厚,他前后两次和王市长见面,王市长为什么都不曾提起此事呢?
如果戴玉农和王市长之间没有深厚的关系,那戴玉农严令叶少鸿不插手此案,其中的深意,可就更加有趣了。
是利益纠葛?
亦或者,还是戴玉农在暗中谋算着其他的事情?
叶少鸿想不明白。
他也好奇。
所以在经过一夜的深思熟虑后,叶少鸿还是决定,要继续探察此事。
只是这件事,因为有了戴玉农的插手,他无法再摆上台面了。
只能暗中调查。
还好。
现在接受这个案子的人是李云龙,是叶少鸿的绝对亲信,而他昨晚接收到的那封电报,叶少鸿也没有告知给李云龙。
如此一来,叶少鸿倒是还可以继续深入探寻下去。
另外一件事,叶少鸿听后就感觉有些沉重了。
伴随着淞沪战场的局势越加严峻,国府的高层,也意识到国家即将步入危难时刻。
他们开始暗中谋划未来。
商议迁都之事,是现在国府高层的首要大事。
而在这件大事的后面,还隐藏着很多很多,后世历史上,普通人很难知晓的事情。
就比如叶少鸿昨晚刚刚获取到的这个消息。
伴随着淞沪会战的开启,东洋小鬼子们,也在紧锣密鼓地布置着他们的计划。
他们想要扼制住国府的经济命脉。
进而逼迫国府妥协投降。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东洋小鬼子们,开始不断调集人手,从东洋本土,还有所谓的“满洲国”,抽调精锐力量。
小鬼子们,开始从北向南,依照他们前首相伊藤博文制定的计划,大举侵袭我华夏东南沿海各大城市。
侵占国土,抢夺资源,掠夺人口,攫取钱财……。
这只是东洋小鬼子们明面上的计划。
他们还有更深一层的谋算。
那就是彻底掐断国府的外部运输渠道,彻底掐断国府从国外获取经济援助、物资援助的港口道路。
为了达成这个目的,小鬼子们在发动淞沪会战,大举侵占北方沿海港口的同时,他们也在积极谋划,准备在两广以及港澳地区,开辟新的战场。
进而掐断我国西南沿海的港口和交通要道。
可以说,小鬼子们,是亡我华夏之心不死啊,他们也是做好了所有的准备。
这一点,国府内的高层当中,也有有识之士察觉发现了。
他们将发现的结果,汇报给了光头委座,光头委座显然也意识到了情况的严峻性,他立刻召集考试院院长,也就是民国时期,光头委座的首席谋主。
他们关起来,一起商议如何解决此事。
经过紧急磋商,考试院院长最终给光头委座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构想。
紧急抽调大批人员,开辟滇缅公路。
务求在我国沿海港口城市尽皆陷落之前,再次谋划布置出,一条能够连通国外,获取国外物资和资助的生命交通线。
这可是大事。
事关到了国府的生存安危。
而他们的设想其实也是对的,后世的历史,深刻地证明了这一点。
在随后的八年抗战中,伴随着沿海港口城市的尽皆陷落,伴随着法属东南亚殖民地的陷落,滇缅公路逐渐成为了,我华夏连通国外华侨、欧美各国的唯一交通线路。
靠着滇缅公路,国府才能依靠半壁江山,硬生生地扛下了小鬼子的正面侵袭。
并最终坚持到了最后。
可想要开辟这条新的生命交通线,其实挺难的。
经过紧急查阅资料,国府的交通部门,制定了一个简易版的施工方案。
如果依靠这个方案来挖掘开设滇缅公路的话,需要开设挖掘一千一百多公里的长度。
期间还要横穿横断山脉。
整条公路的工程量有一千一百多万土方,一百一十多万石方,桥梁二百四十三座,涵洞近一千八百个。
这条他们规划好的滇缅公路,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路段,是在崇山峻岭当中。
其工程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