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老天撤回了一个名为土地兼并的魔咒
如何定义一个拥有完整人格的人?
李彻觉得生物书上的一张图,就总结得很好。
一个猿进化成直立猿,再逐渐挺直腰板,变成一个正常行走的人。
人的诞生,便是动物站起来的过程,能站立在太阳下的生物就是人。
国歌的一句话就告诉了我们:站起来!
或许台下的百姓们此刻听不懂,没关系,总有所有人都懂的那一天。
只有当一个国家的所有子民都能挺直腰杆,堂堂正正做人,不仰任何人鼻息。
这样的民族才有资格,屹立在世界之巅。
演讲结束后,便是耕耤礼。
仪式中,李彻带领群臣去耕一片田。
李彻身为藩王,则需要亲自扶犁耕地,象征性地犁出几道沟壑。
实际上并不会真正意义上参与耕种,但这个行为却有很大的象征意义。
在所有百姓的注视下,表示自己也参加春耕了,借此调动百姓们的积极性。
但李彻觉得,这个仪式多少有点多余了。
百姓们积极性完全不用调动,一个个摩拳擦掌的样子,恨不得一脚把老牛踢到一旁,自己套上犁耕个十亩地。
耕耤礼结束后,王府的官员尽出,开始给各家登记参与劳动的人口情况,并划分开荒的区域和面积。
一共开了几十个办事口,每个后面都排起了长龙般的队伍。
官员头也不抬地问面前的汉子:“姓名?”
“于二蛋。”
“家里几口人?”
“俺想想啊,俺爹、俺娘、俺媳妇三口!”
官员皱眉地看向他:“你不是人啊?”
“啊!”汉子恍然大悟,“那四口!”
“你爹,你娘多大岁数了,还能种地吗?”
“还能啊,俺爹娘身体好着呢。”汉子拍了拍胸口,“而且俺有的是力气,大人您多给俺家分些地。”
“就一百亩吧,分俺一百亩就差不多了。”
官员笑骂道:“再有力气,你一个人能种一百亩?去去去,别捣乱!”
在最早的井田制下,一户人倒是可以耕种大约100亩土地,但那是粗耕法,种的都是一些不太需要照料的作物。
春秋战国以后,土地关系还不紧张,农户经营规模大概为50到60亩。
再往后,着人口增长超过耕地面积增加的速度,人地关系开始紧张,人均耕地迅速下降。
到了大庆,农户绝大多数耕种面积都在25亩以下。
但理论上讲,东北的土地全是荒地,李彻能分给大家的耕地面积是无限的。
所以在划分开荒耕地的面积时,就需要记录官员酌情发放了。
“这样吧,先给你们家分三十亩的开荒范围。”
汉子有些不满意,但又碍于对当官的畏惧之心,犹犹豫豫不敢开口。
“行了,不少了。”官员无奈道,“你家就你一个壮丁,待日后生了娃,添丁增口后,我再给你发地。”
“这好吧。”汉子点了点头。
官员奋笔疾书,将一道公文写好后,推到汉子面前:
“我且和你说好,殿下有命令,宁古郡内一切田地所有权归宁古郡王府所有。你们开荒多少土地,便拥有多少土地的永久使用权。
土地使用权可以传给下一代,但私下里禁止土地买卖。”
汉子挠了挠头,不明所以:“意思是,俺们是给殿下种地,都成了殿下的佃户?”
“笨,地还是你们的,只是名义上归殿下而已。”官员解释道,“殿下也不向你们收租,更不要你们种出来的粮食。”
“之所以如此,是以殿下的名义保护你们的田地,免得被大户人家把你们家地买走。”
汉子点了点头:“俺信得过殿下,殿下救了俺爹的命。就算给殿下种地,俺也没二话。”
说罢,便伸出手指摁在印泥上,随即在公文上摁下了手印。
李彻和钱斌二人在高台上,正好能听见那位汉子和官员的对话。
钱斌回过神来,看向李彻,小心道:“殿下已经给百姓们发了地,为何一定要把名义归到王府上?”
“若是被有心之人知道,岂不是落了个吞并百姓田地的口实?”
李彻回道:“我记得我之前说过,自古以来的大一统王朝,寿命都未有超越百年的。”
钱斌严肃地点了点头:“是,您说,这是王朝宿命周期论。”
“钱师觉得,为何会出现这种事情呢?”
钱斌想了想,回道:“王朝存续时间越久,国家内积存的弊病就越多,百姓活不下去,自会揭竿而起。”
李彻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对,也不对。”
“依我看来,大庆这片土地的百姓是最可爱的,但凡他们能活下去,就绝不会造反。”
“王朝覆灭的根本原因不在百姓,而在于土地兼并。”
“官员、世家、勋贵从活不下去的百姓手中买走土地,又雇佣他们帮自己家干活。导致富人手中田地越来越多,而穷人却分不到田地,只能等死。”
“当贫富差距失衡到悬崖边缘时,大部分百姓看不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