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丞相人选
而滦州府就在居庸关旁边。
契丹突破边墙,大军围困滦州府,作为知府的杨博,很有组织百姓的经验,在全滦州府当时只有两千兵力的情况下,硬生生的拉起来三万壮丁,又逼迫当地大户拿钱拿粮。
组织工匠制造器械,拦住了契丹数次的强攻。
甚至亲自动手干掉城内不老实的两个豪门,让整个滦州城稳固的很。
一直等到朝廷大军把山海关方向的契丹给赶跑,契丹才不得不退兵。
这一战,发生在十几年前,当时楚杰还是小屁孩。
他前身更不会去关注这些。
现在滦州城据说还有他杨博的庙宇。
可惜因此杨博也得到了不少豪门。
被言官攻击,又被陈松拉拢不成,直接把他调进京扔进工部一个不起眼的员外郎位置上不管了。
在工部遭受排挤,几乎成了冷板凳十多年的时间。
杨博其实已经没什么奋斗想法了。
静静看着朝堂的动向,特别是看见现在的皇帝老让交罚款,他也没什么钱。
就靠着上千亩地和俸禄过日子,既然皇帝你让交,我就这么多钱,爱要不要。
楚杰也数次放过了他,调查过这家伙就是个墙头草,属于朝
堂隐形人物。
没人会在意这么一个官员,无非是看着他曾经的功劳,朝堂给点面子罢了。
但是陈松还不死心的拉拢了数年,都被他敷衍了过去。
你让我投靠你,可以,让我干活,对不起,我不会,没兴趣。
这可是和硬钢的刘嘉言简直是两个极端。
一个又臭又硬,一个软绵绵的跟棉花一样,拿着他们俩都没办法。
去年河西的问题,楚杰让各位大臣上书,提出来意见。
其实杨博当时是提了意见的。
只是他的意见太柔和,也有可取之处,如果是正常的一个道,他这样的情况,无可厚非,但是面对已经沸腾的河西,作用不大。
楚杰当时也没在意这个人。
看见自己没有被皇帝确认,杨博更没心情了。
除了每天到工部点个卯,其他时间都是在工部做木匠活。
这消息真没看错,这哪里像是个官员,天天拿着木匠工具倒腾。
回家该吃吃,该喝喝,他觉得等到陈松宫变成功之后,就是他高老返乡的时候。
反正是五十多岁的人了,也足够告老还乡了。
到时候风光无限的回老家当个地主老财,比在京城舒坦多了。
去老家给乡
亲们造造福,也比天天在朝堂上当泥菩萨好的多。
对于这样的官员,楚杰感叹,其实大楚不是没人才啊。
像这个杨博,足够担任一道巡抚的职位,只要给他足够的权力,他能把一道都给你整理的非常顺畅。
看到这杨博的阅历,他又想到了现在只有的两个巡抚,一个方东耀,一个就是沈洛。
沈洛那家伙上次圣旨训斥一顿之后,又强攻去了。
结果效果不大,反而河东方面的反贼,已经影响到了燕山关的战场。
不得不让楚杰担忧,毕竟北门关就在河东。
整的周勋武数次想大举进攻突厥,给燕山关减轻压力,都因为河东有数万反贼,不得不只抽调数千骑兵深入草原。
导致效果并不明显。
甚至周勋武都数次上书,干脆让这个沈洛滚蛋算了。
一个无能的巡抚,在这里能干嘛,眼看着河东被反贼霸占么?
还不如他率领北门关大军一举南下就能平定了反贼。
不过被楚杰拒绝了,开什么玩笑,北门关的楚军,把守严密,正在进攻燕山关的突厥可是看的十分清楚。
一旦是北门关出现漏洞,立刻就能引来突厥的偷袭。
他可是读不
起,一个燕山关已经让人头疼欲裂了。
这次楚杰在看沈洛,简直就是个废物,就这还兵部侍郎?
不知道怎么混上来的。
彻底决定让杨博代替沈洛,整合整个河东,那样他和方东耀河东和河西互相配合,也能互相监督。
到时候支援燕山关,更是好处多多。
确定下来之后,楚杰在看后面一些名单,略微的摇头。
都没他喜欢的。
倒是第二章是一些已经退休的老头子们,让他有了一些兴趣。
其中一位,曾经是兵部尚书的钟子恒,已经是六十多了。
退休那年,也正好是楚杰登基第二年。
正是国师混进来的时候。
因为钟子恒太过于讲原则,国师和陈松数次拉拢不成。
竟然联手把这个兵部尚书给赶出去了。
钟子恒家里就在河西。
楚杰想了下钟子恒在河西的这些年所作所为。
回到老家之后,开办了个私塾,教一帮十里八乡的孩子们读书。
这次中举之中,其中一位还是他的学生,虽然排名靠后。
另外还有三名学生没考中,报名去了燕山关考察去了。
河西大旱之后混乱的那几年,钟子恒在老家集结百姓修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