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4章 经济动力
费策贤的确是有试探张千智的意图,他不太确定这个导游会不会是海汉安全部安插到自己身边的探子,所以哪怕他知道一些大明情报人员在海汉的遭遇,也还是会故作不知地向张千智打听,看看对方是不是会无意间说出不该是导游所能掌握的信息。只不过他并未接受过专门的情报训练,想要跟张千智这种警惕性极高的专业人士动脑筋,就难免有点力有不逮。 三亚城区这些商铺中所贩售的商品,大部分是费策贤认得的,甚至有不少就是直接来自大明所产,像瓷器、绸缎、茶叶、药材等等,往往所标明的产地都在大明境内。但这些东西在三亚出售的价格,可就比原产地翻了好几番了。费策贤随意翻看了几样商品的价签,竟然比京城还高出一截,可见本地的消费能力之强了。 费策贤向张千智问道:“这些从大明转运而来的商品价格如此高昂,为何这些人不直接从大明购买?” 张千智应道:“大宗采购这些商品的多是南洋和西方的商人,如果考虑到与大明官府打交道的麻烦,采购过程中花销的运费和时间成本,以及航程中所需成为受的各种风险,那么在三亚购买这些货物,远比去到产地购买要划算。而且他们运回国之后囤货居奇,也还能卖出更高的价钱,算下来其实利润颇丰。” 海汉自身的物产是以经济作物、各种深加工产品,以及批量生产的工业品为主,而通过海汉港口实现转口贸易的货物种类就更为丰富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各种物产几乎都能在三亚的市场上觅得踪影。过去承载这个转口市场功能的地方是广州府,不过如今这个差事已经被海汉完全抢了过来,极少再有人北上去广州采购货物,而福广乃至江浙地区的商人,也往往会选择将货物运到三亚来发卖,以得到更为丰厚的收益。 除了这样自由发卖的市场之外,在三亚港和胜利港的港务中心还有官方设立的交易所,专门为进行大宗交易的商人们提供交易信息和官方认证,甚至连金融方面的过账、贷款等服务也一并提供。这类由官方设立的综合服务机构在大明是没有的,而在体会过其便利性和安全性之后,很多外国商人都会选择这种更为可靠便捷的交易方式来完成大宗贸易。久而久之,三亚这里也就成为了商人们进行大宗贸易的首选地。 对费策贤来说,三亚所呈现出来的繁荣景象带来的冲击力丝毫不亚于海汉军队,在他的印象中,过去的琼州岛上大部分地区都是荒芜之地,既无物产也无城镇。因为这里地理位置太过偏僻,所以成为了朝廷流放人犯的目的地之一,可以说是绝大多数人对这地方仅有的印象了。就这么一个地方,在海汉人手中短短数年间就变成了当下的模样,也难怪外界会有愚民传言称海汉人善使巫术了。就算费策贤明知此事为假,也还是不免会怀疑是不是海汉人给自己下了什么迷魂术,自己在这里所见到的一切都是臆想出来的场景。 但对于这种繁荣,费策贤也不免会心生嫉妒,毕竟这地方是从大明手里抢去的,这里卖的货物有一半以上是大明所产,就连买卖货物的商人,也是明人占了多数。可以说这里的繁华完全就是靠大明撑起来的,而由此所产生的利润却几乎都进了海汉人的腰包,让费策贤如何能够熟视无睹? 费策贤的身份敏感,当然也不能直接出言诋毁,于是便酸溜溜地说道:“买卖倒是做得热闹,不过本官看这些商铺里卖的也都是大路货,并不稀奇,想必真正的好货尖货还是得去产地才能买到。” 张千智一听他这口气,自然能猜到其心头所想,当下笑着应道:“倒不必那么麻烦,只要有钱,在三亚什么都能买到。草原上最烈的汗血宝马,东海里比鹅蛋还大的珍珠,杭州狮子山龙井寺清明前采摘的茶叶,南海无名小岛上所产的特殊香料,万里之外欧罗巴大陆所产的葡萄美酒……只要有人愿意出得起价钱买,想要什么这里都能买到,哪怕是送进大明皇宫的限量贡品,三亚也一样有卖的。” 最后这一句话对明人而言无疑是有些大逆不道,供奉给皇室的高级奢侈品岂是能在民间随意发卖的东西,这要是被查实了,只怕会有好些人要掉脑袋。不过费策贤看张千智毫不在乎的模样,很显然并不担心这事向费策贤袒露之后会引发什么严重后果。 费策贤转念一想,的确也是这个道理,做贡品的地方都监管极严,工匠肯定是不敢冒着掉脑袋的风险做这种事,而有能力和渠道把贡品卖到海汉来的,只怕都是些手眼通天的人物了。想去举报这些人,只怕没等朝廷治罪对方,自己就先被办了。这种事本来就不是自己的任务,安全起见,还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张千智接着说道:“如果费大人有什么想买的东西,不妨告诉小人一声,自当替费大人采买齐全,价钱嘛,肯定也是市面上最低的,多少也能替大人节约一点。” 张千智这番话说得十分市侩,十足一个市井小人物的心态,费策贤听得眉头一皱,心道你这等角色,竟然想从我身上占便宜,未免也太小瞧我大明官员了。当下摇摇头道:“这不劳烦阁下了。” 张千智当然是故意这么一说,好打消费策贤的戒心。当然如果费策贤真的是个贪小便宜的人,那就顺便引他上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