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显的反应。
无比形象的阐述了这一点。
梁人固然可恨。
但站在国家利益上来讲。
与他们合作。
确实能保证事情顺利进展。
片刻后。
皇城旧址。
这里如今已经被改成了联军本部。
破败的驰道上。
隐约可见数名着急办事的将军。
匆匆穿行而过。
至于昔日周朝的宣政殿。
李恪看着手里的报告。
一阵头疼。
揉着太阳穴。
闭目不语。
堂下数名传令兵见状。
面面相觑。
忍不住问道:
“殿下该如何安置。”
“察哈尔的新军?”
由前些日子。
察哈尔百姓自发组建的卫国部队。
如今已经抵达了平安城。
总数约六十万。
千辛万苦。
好不容易抵达了一线。
然而却发现战事早已结束。
李恪也转移到了周旧京一带。
面对这些热情高涨的“军队”。
李恪的态度是复杂的。
先说好听的。
百姓们自发的拥戴他。
并且拱卫周朝的政权。
拿起兵戈保家卫国。
这是件好事。
也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但令李恪头痛的地方在于。
这六十万壮丁。
都是察哈尔的产能保证。
察哈尔的人口。
顶了天也就三百万。
就说人人都算三口之家。
那这六十万
壮丁。
等于说直接把察哈尔的劳动力。
抽出了十分之六。
如此一来。
大量的田地荒废。
作坊制造局停摆。
几乎是可以预见的事。
而更麻烦的是。
这六十万人。
根本没有一人。
经历过系统化的训练。
上了战场。
形成不了战斗力不说。
反而会导致前线的补给需求量增大。
为本就捉襟见肘的后方。
施加压力。
而且让李恪最头疼的是。
遣散这些人容易。
但赛里木沙漠岂是那么容易。
能横穿的?
这六十万人从察哈尔来到平安。
大多都是自备的干粮。
一路上因为饥饿中暑缺水。
已经死了不少人。
如今补给线被梁军破坏。
让他们再回去。
岂不是自寻死路?
而且李恪并不想打击百姓们。
对于国家的积极性。
所以他们还得留在这一段时间。
但让这些人留下容易。
粮饷又要从何而来?
人是要吃饭的。
60万人留在平安城。
是要吃饭的。
但由于之前。
北梁截断补给路线。
联军的粮草。
在围城战中。
消耗极大。
已经有了快要见底的征兆。
如今尚且还能维持。
完全是因为北梁的接济。
但他们的粮草可不是无偿的。
那都是花钱买的。
一想到这李恪心里就窝火。
狼王这笔买卖做的可太划算了。
一方面依靠阳谋。
让周魏不得不选择与他合作。
同时又依靠着贩卖粮草。
接济军队赚的盆满钵满。
北梁提供的食物。
不能说贵。
简直就是奢侈。
一方面是这帮孙子吃准了。
联军粮草告急。
可劲儿地哄抬食物价格。
而另一方面。
北地人的食物。
大多都是肉食和各种古怪的奶食。
农作物极少。
所以价格本来就贵。
再加上这帮孙子哄抬食物价格。
同样的一斗军粮。
察哈尔要400文。
魏国要200文。
但从北梁买价格至少在800文上下。
李恪光这几天。
单因为食物就欠了梁国。
数百万两银子。
而更可怕的是魏国也是一样。
粗略计算一下。
梁国光是这一出“强买强卖”。
起码能收入上千万两银子。
有了这笔钱。
之前的易水之败的损失。
几乎全回本了。
可以说联军的困境是他们造成的。
而协助联军且从中获利。
也是他们。
局做到这种地步。
真可谓是机关算尽。
李恪不由得感叹。
这狼王。
不做生意真是屈才。
这局最绝的地方。
在于他们还没法拒绝。
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