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断财路秦宇无能为力,醒悟后太子鼎力相助!
秦宇这话一出,朱标顿时恍然大悟过来。
“学生明白了!”
“先生的意思是现在红薯的数量已经不多了,所以才选择转手红薯制作工坊!”
想要让红薯制作工坊正常运转,得需要有原材料红薯才行,否则一切都是纸上谈兵。
“是也不是。”秦宇这时端起酒杯,仰头饮尽杯中酒,砸吧砸吧嘴,“你说的只是其中一个理由。”
朱标顿时一愣,再次疑惑不解的发问,“既然如此,那岂不是先生骗了那个李掌柜?”
朱标要的价值观一向都非常正,所以在他看来这种商业手段就是欺诈。
明明马上就不是什么赚钱的生意,却被秦宇说的天花乱坠,什么日进斗金。
这也有点过分了吧?
毕竟这是骗人啊!
秦宇顿时笑了,笑得很是失望。
“朱标啊朱标,看来你对我说的商业认知,依旧还停留在表层!”
朱标见秦宇如此模样,顿时有些慌了,“先生,我……”
“我再问你一个问题。”秦宇打断朱标的话,“在你的眼中,商场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
朱标沉思几秒,试探性回答,“大家坐在一起商谈生意,努力做到彼此双赢,这便是商场?”
“这是商场吗?”秦宇摇了摇头,“我简单概括
一下商场的性质,那便是商场如战场!”
“你觉得商场是大家和和气起坐在一起,笑着谈生意,做到你好我好大家好?”
“那这就不是商场了,这是在自己家里和家人吃饭!”
“有句话说得好,慈不掌兵,善不经商,而商场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并且不仅仅只是尔虞我诈!”
朱标顿时双眼圆睁,失神呢喃,“商场如战场,商场如战场……”
“先生教训的是,学生明白了,是学生之前想的太简单了!”
知错能改,一直都是朱标身上最大的优点。秦宇这时淡淡一笑,“其实我方才也不算是骗了那李富贵,只不过他被利益蒙蔽了双眼,看不到更为长远的东西。”
“红薯的总量虽然李富贵不清楚,但只要做过市场调查,都能够查出一些蛛丝马迹。”
“并且虽然红薯糖和红薯粉的销量不错,但目前市场已经趋于饱和,青阳县就那么大的地方,不可能一直维持下去。”
秦宇说这话的意思,是想间接性的告诉朱标,虽然产业链的理论他已经讲透彻了,但他不认为产业链真的能够在大明朝成功的复刻出来。
朱标也不是什么愚笨之人,听到秦宇这话便知其中深意,连忙追问。
“先生的意思是红薯
这个产业链,其实根本无法实现?!”
“如果真是如此,那么先生之前所说的那一套可持续的良性发展的产业链理论,岂不是……”
“我之前说的产业链理论只是理论!”秦宇打断朱标的话,“况且我什么时候说过红薯这条产业链可以真正实现?”
“我记得当时给你说的很清楚,不管是任何产业链,想要真正的实现,并且持续发展下去,前提是建立在百姓的需求度和消费能力上。”
话说到此,秦宇夹了一筷子酸辣地瓜丝塞进嘴里,含糊不清的说,“百姓们的需求我已经看到了,但消费能力有些太弱了。”
“而消费力度跟不上,就会导致东西卖不出去,那么产业链自然就无法持续良性的发展下去。”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秦宇在提出产业链的理论知识就已经想到了。
毕竟这是大明朝,不是人满为患的现代社会。
这时,朱标有些不甘心的追问,“既然先生提出产业链理论,那绝对应该知道如何真正的实现。”
“还请先生不吝赐教!”
秦宇摇了摇头,“我没有什么办法,原因很简单,大明朝是封建社会,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体系,大部分的老百姓都没有积累财富的能力。”
“
而没有财富的积累就没有消费的能力,仅仅靠小部分地主阶级是无法推动产业链的形成,又或者只是形成了一个剥削普通百姓为根本的畸形产业链。”
话落,秦宇敲了敲桌子,“总之一句话,没有商品经济,一切都是纸上谈兵!”
朱标继续追问,“但在学生眼中,青阳县在先生的治理下,百姓们貌似都有消费力。”“如果整个大明朝所有郡县地方,都治理的和青阳县一样,那岂不是就可以把产业链持续的良性发展下去了?”
“青阳县是个特例。”秦宇说着,摇了摇头,“但这样的特例,没有任何意义。”
“说句自夸的话,青阳县能有今日的繁荣,皆因我一人。”
“毕竟青阳县的各行各业,我基本都有参与。”
“但大明朝其他地方,我并没有参与其中。”
朱标闻听此话,想也未想的脱口而出,“那如果让先生来治理整个大明朝呢?!”
霎时,秦宇双眼微微圆睁。
朱标似乎也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连忙改口,“学生方才之言的意思是,若先生能为大明朝的发展建言献策,大明朝岂不是可以快速的改天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