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纸厂流水线,借威放大镜!
秦宇说完,见朱标神情有些呆滞,似乎还没有从刚才的长篇大论中回过神来,只得无奈一笑,继续解释。
“总的来说,如今的大明朝最重要的是第一产业,因为第一产业是经济基础。”
“但大明朝不可能以农业为发展中心,所以在第一产业的基础上,要发展第二产业。”
“毕竟工业水准决定了一个国家国力是否强大,能否一直保持当前的地位。”
“至于第三产业,只有在第一和第二产业发展的相对好的前提下,才能够延伸发展。”
“但在我看来,第三产业对于如今的大明朝来说并不重要,不需要着重去发展这一产业。”
“这便是我的所有见解,太子可曾听明白了?!”
朱标两眼放光的盯着秦宇,直到把秦宇看得浑身起鸡皮疙瘩,快要受不了的时候,突然拍桌而起,猛的冲秦宇躬身行了一礼!
“多谢先生教导,让学生知道了该实行哪些举措,才能够将大明朝治理的更好!”
秦宇淡淡一笑,“没你说的那么夸张,我只是给出一些建议指导而已。”
“至于这些东西实施起来能否成功,又能否见效果谁也不知道,毕竟未来之事只有老天爷知晓。”
“先生说的是!”朱标郑重的
点了点头,“那从明日开始,先生能否教学生如何制作放大镜?”
“因为这是学生的父亲点名要……”
“我知道了,别啰嗦了。”秦宇略有无奈的打断朱标的话,“如果你吃饱了,就回去吧!”
“是,学生告退。”
……
第二日到来。
秦宇没有藏私,将如何制作放大镜的原理以及过程,全部教授给了朱标。
又过了几日。
秦宇在青阳县举办的造纸厂终于竣工,并且投入使用。
这天,秦宇来到他亲自命名的“蔡伦造纸厂”进行视察。
其实大明朝洪武年间不是没有造纸术,这玩意儿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四大发明之一。
在东汉时期,就被蔡伦用树皮、抹布等原料经过各种程序制作出了纸。
而到了如今明朝洪武年间,造纸术已经在这些年的发展中被不断的改良。
因此秦宇这个造纸厂造的不是简单的宣纸,一种是用来包装商品的粗油纸,颜色偏黄,表皮有着纸浆的粗颗粒。
另一种是用来书写的细腻宣纸。
制作这种细腻的宣纸,工艺更加复杂,成本也比粗油纸要高,所以价格也贵。
对于这座造纸坊,秦宇还是非常重视的,因为他已经明锐地察觉到如今大明朝整个市场
对于纸张的需求,只会随着时间推移变得愈发强力。
但是对于如今大明朝所掌握的造纸技术,秦宇不是很满意。
因为大明朝这个时候的造纸是作为一门技术进行传承的,大多时候都是由一个人从头到尾的进行操作。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工人从开始挑选原料,再到最后出纸,都是这个工人在跟进。
这样的生产方式效率低下。
虽然生产出来的纸勉强够用,但根本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
所以秦宇建立的这个造纸坊,进行了现代化流水作业。
而且给予造纸厂工人的薪资都非常高,并且一日三餐顿顿有肉。
当然,这只是招揽工人的前提条件。
把工人招揽到岗之后,秦宇并没有立即开工,而是对这些工人进行为期十五天的培训,让这些工人都明白流水线作业造纸该如何操作。
当做完这一切,整个蔡伦造纸厂才算真正的开始运作。
至于秦宇为什么能够这么快招到来造纸厂上班的工人,原因很简单。
青阳县明面上还是那个青阳县,但其实已经是秦宇的封地。
而且秦宇在青阳县建立运作的一系列产业,全都得到了良性的发展。
这一切,青阳县的百姓全都看在眼里。
况且秦宇之前
为了建造兴华农科院,可谓说是全国招工。
工价不但高出市场,并且还管吃管住。
虽然吃的没有多好,但最起码顿顿有肉,住的地方也不简陋。
而且秦宇在青阳县的各个司业里面的员工,出去之后,无不逢人便夸秦宇这个掌柜的如何如何体恤员工,如何如何的高义慷慨。
所以秦宇在造纸厂竣工前几日开始招工,等到造纸厂彻底竣工的那一日,各个岗位的工人全部招够,并且还超出了许多。
没办法,秦宇在青阳县打下的名声实在是太好了。
……
几日之后的早晨。
青阳县某家包子铺前。
秦宇一口包子一口豆腐脑,悠哉悠哉的吃着。
而坐在秦宇对面的,正是如今的青阳县县令,当今的太子朱标!
不过此时的朱标已经失去了往日的活力,盯着自己布满茧子、水泡,以及裂缝渗血的双手,怔怔出神。
这几日朱标按照秦宇所传授的方法打磨制作放大镜。
整个过程不必多说,只能说是苦不堪言。
不过所幸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