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教育民言朝廷抓,学院申办朝廷管
“诸位,接下来是重点。”秦宇说着,在黑板上书写起来,同时淡淡解释,“刚刚说的监管第一步,是对书院进行年龄分级办学。”
“监管第二步,便是教学教材的编撰、审核与统一!”
秦宇说完,话锋一转,“举个例子,比如在启蒙的时候,有些先生会喜欢先以《三字经》作为启蒙书籍,而有些先生却又喜欢先用《百家姓》作为启蒙书籍,亦或者有些先生喜欢先用《千字文》作为启蒙书籍。”
“同样,有些先生在教导《四书五经》时喜欢先以《四书》开始,又有些先生喜欢先以《五经》开始。”
“总的来说,具体教授什么内容,以及如何教授,主要还是看教书先生的个人兴趣、爱好与选择。”
“这样很容易导致大明各地各书院的教学质量与教学内容参差不齐,这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也不是什么好事。”
话说到此,秦宇敲了敲讲桌,让众人的心神再次为之紧绷起来。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由国家朝廷的相关部门,比如说礼部,组织人手,负责对各个年龄段书院的教学教材进行编撰、审核与统一。”
“然后
下发到大明各地的各个小学、中学、高学书院,让所有小学、中学、高学的教书先生,都按照国家朝廷下发的教学教材,进行统一的教授。”
“比如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就统一学习《三字经》、二年级的时候,就统一学习《百家姓》、三年级的时候,就统一学习《千字文》……”
“又比如在中学一年级的时候,就统一学习《大学》、二年级的时候,就统一学习《中庸》、三年级的时候,就统一学习《论语》、《孟子》。”
秦宇说完,话锋一转,“如此一来,有利于大明各地的各书院学子,都站在同一个学习线上,做到某种意义上的教育公平。”
“而且教学教材相同,那么也就意味着至少大明各地的各个书院的学子,都接受过相同的、国家朝廷要求的、基础的学习内容。”
“那么隶属于国家朝廷的高学、大学,在进行招生考核的时候便可以一视同仁,不必因为担忧各地学子所接受的学习情况不同,而有所区别对待。”
“其次,由国家朝廷统一审核、编撰教学教材,可以从中添加对国家朝廷有益的学习内容。”
“如此一来,即便不能够让那些学子全都坚定不移地站在国家朝廷这一边,但是至少也可以削弱那些商贾、豪绅对那些学子的影响!”
这时,朱榑突然举起了手,“敢问先生,要是那些商贾、豪绅所申办的书院,不使用朝廷编撰、统一的教学教材呢?!”
听到这话,秦宇不着痕迹的点了点头。
因为无论怎么说,那些民间书院都是商贾、豪绅自己出钱申办的。
朝廷出于担心学子被人借以办学之名骗取钱财,又或者是被才学、品行不足之人耽误了学习、前程的考虑,所以让他们办学之前报备、审核一番倒没什么问题。
同样,朝廷出于教育公平,以及统一教学内容之后,有便于学子学习的考虑,所以在编撰好教学教材之后,再下发给他们学习使用,这个也说得过去。
但是,如果还强行让他们使用朝廷统一编撰好的教学教材的话,那么这多多少少都有一点点过分了。
毕竟民学不同于官学,如果朝廷连这都要管的话,那么难免多事一点。
而且即便那些商贾、豪绅将朝廷下发的、统一编撰好的教学教材,丢到一边不使用
,那么他们也是很难知情的。
毕竟是民学,朝廷对民学的管理也难以做的那么到位。
所以在让民学使用他们朝廷统一编撰好的教学教材这方面,恐怕没有那么的容易。
这时,秦宇拍了拍讲桌,似笑非笑的看着朱元璋等人。
“诸位,我现在问一下你们,那些商贾、豪绅申办书院,资助贫民学子是什么?!”
听到这话,朱榑虽不明所以,但还是开口回答,“为了让那些学子出仕做官,为他们争取利益,为他们利益代言人!”
秦宇点了点头,“没错,他们的根本目的是让那些学子出仕做官,但我想问的是,那些学子如何才能入仕为官?!”
朱榑嘴巴微张,但不等他出声,秦宇再出开口,“如我所说有两个途径,一是通过科举,成为举人,二是将来考上兴华农科院、兴华农科院等大学学院,这样等他们毕业之后,自然便会获得一个正九品的官职。”
“那么如果说科举的考试内容,又或者说兴华农科院、兴华农科院等大学学院的入学考核内容,将会从朝廷统一审核编撰好的小学、中学、高学教学教材里面选一部分呢?!
”
“这样那些申办小学、中学、高学的商贾、豪绅,他们会不会让自己书院使用朝廷统一审核编撰好的教学教材呢?!
秦宇说完,朱元璋、朱标等一众皇子皆是若有所思。
如果他们说未来大明的科举考试内容和兴华农科院、兴华农科院等大学学院的入学考核内容,将会从朝廷统一审核编撰好的小学、中学、高学教学教材里面选一部分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