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宋景濂溘然长逝,谥号之争文忠正
……
在‘大明第三个未来五年发展规划’制定完成后不久,太平元年三月十八日,礼部尚书宋濂病逝。
消息在第一时间就传到了天子朱标那里,朱标闻之顿时大悲。
因为宋濂可以说是朱标名正言顺的真正老师,从朱标还是吴王世子之时,宋濂就负责起有关于朱标的教导事宜,说一句宋濂是昔日朱标的太师并不为过。
所以对于宋濂这位老师,朱标一直都是非常尊敬的。
像之前太平元年大朝会之时,朱标还怜宋濂年老,特意赐座给宋濂,让宋濂坐着参与朝会。
当然,当时并不仅仅只有宋濂有这一个殊荣,像户部尚书茹太素、魏国公徐达、曹国公李文忠这些老臣,也都同样得到了朱标的赐座。
但这也足以说明朱标对于宋濂的尊敬。
所以听到宋濂忽逝的消息,朱标真的感到难过。
甚至别说朱标了,就连已经退位当了太上皇的朱元璋,在听到宋濂忽逝的这个消息之后,黯然神伤了好一会。
毕竟宋濂也算是跟随他最早的那一批老臣了,在一众开国文臣之中,除去如今坟头草都已经三尺高的李善长之外,就数宋濂的功劳最大。
并且宋濂为人也不
像胡惟庸、李善长那样贪恋权势、贪污受贿,为人廉洁奉公。
如果不是他之前一直让宋濂留任,恐怕宋濂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致仕,享受儿孙满堂的天伦之乐了。
再加上这个世界的宋濂,没有被朱元璋划拨到胡惟庸、李善长的造反案中,所以宋濂也没有受到子孙拖累而晚节不保。
并且宋濂为了大明朝兢兢业业数十年,最后甚至都累死了在任上。
可以说这个世界的宋濂,真正做到一个文臣的极致。
回望宋濂此生所做的一桩桩、一件件功绩,即便是一直不把臣子当人看,只是当成了牛马来压榨的朱元璋,在这一刻心中不禁了有一丝丝难得的愧疚。
所以思虑良久之后,最终朱元璋给朱标发了一封太上皇旨意,让朱标厚葬宋濂,厚待宋濂家眷子女,并且点明让宋濂陪祀太庙。
自古以来,帝王的祀奉,都有功臣附祭。
朱元璋自然也不会例外,在他还活着之时,他就已经确定下了日后要在太庙之中陪祀他的功臣。
比如说已逝的功臣有,常遇春、俞通海、张德胜、桑世杰、耿再成、胡大海、赵德胜等武将。
当前尚且在世,但是同样也已经确定了等
他们死后要陪祀的功臣有,徐达、李文忠、汤和、沐英等人。
但是尚且活着的,还是已经死去了的陪祀太庙人员,全部是立下赫赫社稷军功的武将,没有一个文臣。
而如今宋濂算是第一个以文臣身份陪祀太庙的人员,这一份殊荣也可以说是对宋濂此生功绩最大的肯定了。
而本身就没打算薄葬宋濂的朱标,在接到自家父皇的旨意后,就更是再将宋濂的死后哀荣给往上提了一提。
首先谥号方面,对于宋濂的谥号定为什么,一众文武百官各有各的看法,彼此就争执不下。
因为谥号代表着对一个人过往一生功过的盖棺定论,不少人到了临终前都还在为自己的谥号是什么而担忧。
比如原历史上的明朝李东阳,在他病危之际,他的好友杨一清来看望他,见他临死前还在为自己谥号担忧,就直接告诉好友,陛下要封你谥号为‘文正’。
一听到自己死后谥号‘文正’,都快要死了的李东阳都立刻挣扎着爬起来遥向天子磕头致谢。
可想而知,这个时代的谥号对于文臣来说有多么重要。
而文臣一般是以“文“字为第一字的谥号,搭配的学有正、贞、成、忠
等等。
比如说宋濂在原历史上就被明武宗追谥为“文宪”,故后世人又称其为“宋文宪”。
而在文臣这么多的谥号之中,谥号最好的是‘文贞’。
比如说唐朝的名臣魏征、宋璟,他们两人的谥号就是‘文贞’。
到了宋朝时,因为宋仁宗叫赵祯,所谓为了避讳,‘文贞’改为‘文正’。
而到了夏竦被拟定要谥为文正之时,司马光第一次提出:文正是谥之极美,无以复加!
司马光认为文是道德博闻,正是靖共其位,是文人道德的极至,所以自宋朝以后,文臣顶级的谥号就是‘文正’,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清代。
在唐朝得到“文正(文贞)”谥号的有魏征、宋璟等,宋朝有范仲淹、司马光等,明朝有张居正,李东阳等。
而在清朝得到谥号‘文正’的人总共有巴威,其中最著名的便是曾国藩。
而除了‘文正’之外,‘文忠’这个谥号也是传统谥号中的最佳谥号。
在清代‘文忠’仅次于‘文正’,比如说李鸿章、荣禄就曾得谥‘文忠’。
除此之外,还有‘文襄’一个上佳谥号,一般为开疆拓土的大臣可得,比如说左宗棠。
晚清重臣张之洞
,自恃功冠群僚,当他得知曾国藩死后获谥‘文正’时感到不服气,愤然而道:“曾国藩也配得谥“文正”,那我又该得何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