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伏羲
的话,他在人工智能的成就说远超图灵都不为过。”
在没有受到西方中心思潮影响的东大青年学者们,几乎下意识想反驳这类陈元光是下一个西方学术大牛的说法。
HBM的出现也让他们有这个底气。
不过他们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学者,也赞同这种说法。
光是HBM就能带来多少论文的产出啊,这可是富矿。
要是陈元光未来全力投入到人工智能领域,大家作为东大学者,还不得近水楼台先得月,跟着喝汤啊。
就像申请自然基金,跟着能在HBM相关论文上露脸的青年学者一样,这些青年学者靠着这一篇论文,直接特事特办,不用走完一个完整的考核周期,直接拿到了教职。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 。请牢记。 在这个编制比黄金还珍贵的年代,虽说只是副教授的教职,但说一句喝汤绝不为过。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言论林甲时常能在社交媒体上、自己的后台私信里、周围人的讨论中听到,所以她才觉得陈元光有必要,充分地宣传自己想要做什么。
诺贝尔物理学奖和HBM的大获成功,导致陈元光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被模糊了,计算机、物理学,你都干的不错,商业航天这是否真的能充分发挥你的特长?
坊间甚至不乏言论认为,正是在林甲的操纵下,陈元光才会把精力花在太空采矿上,他们为这种说法找了不少佐证。
最有力的佐证就是,陈元光早年间的论文,没有一篇和航天科技有关。
“没错,我来拍开头,后续的课程干脆也不要让我们员工来录了,直接让他们基于我们内部的数据去做这个系列课程。”
人工智能生成视频已经非常成熟了,如果只是系列课程的话,那这技术就更简单了。
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文稿,然后再通过人工智能生成一个数字人,在上面念稿,几年前的自媒体就有这么玩的。
“当然最终呈现的效果肯定不会是那种劣质跟自媒体一样,就是个数字人念稿。
那样不但起不到宣传效果,甚至还会起反效果。
我会和陆奇说,让他把视频做的精良。
我想的是正好借这个机会,宣传一下我们即将推出的伏羲。”
伏羲,由光甲航天出资搞的学术论文平台。
一直以来国内最大的学术论文平台都是知网,学术论文平台有非常多,但能比得上知网的没有。
知网的数据是最全的,也正是仗着论文资源的垄断优势,知网在收费领域极其不合理,论文作者没赚到钱,各大高校每年要斥巨资从知网手里买数据,从学生到老师,大家都对知网感到不满。
但偏偏你就是干不掉知网,干不掉的原因就在于,知网背靠同方,是百分百控股的国有企业。
当然更为大众所诟病的视觉华国,不是国企也干不掉,更别说知网了。
陈元光要推出伏羲和知网打擂台,倒不是因为他也吃了知网的苦,对知网不满,而是因为过去光甲航天内部的GPT使用效果很好。
光甲航天用自己数据训练的GPT效果好,陆奇来了之后自然想着扩大规模,把它发展成专业领域的GPT。
陆奇先是和国内高校的航天专业合作,获得他们的专业数据去投喂模型,把该GPT拿给这些高校的学生和教授用。
光甲GPT作为专业类GPT,在小范围推广之后,口碑非常好,大家一致认为在专业性上甚至要比腾讯搞的犀鸟AI还要更好用。
正是由于这样的利好,才让陆奇有了把光甲GPT打造成学术领域的专业GPT的念头。
那么既然都要这么干了,无论是训练模型的数据需要,还是说知网本身口碑就不好,光甲航天为什么不顺势推出学术论文平台,收集论文的同时,也提供搜索、下载的功能给广大用户呢?
基于这样的逻辑,伏羲顺势而生。
学术平台最需要的是授权,知网从高校、学术期刊手里买这些论文,每年的版权费用也就1.5个亿,这个钱对光甲航天来说是小钱。
但光甲航天要搞伏羲,已经和国内主流高校陆续签了合作协议,这个消息对知网来说就是晴天霹雳。
过去国内学术平台有很多,也有一些国家直接出资搞的学术平台完全免费,这些平台都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办法和知网竞争。
要么名气不够,要么数据不够完善,要么学校查重只认知网。
知网看似没有垄断,实质上是占据了垄断的生态位。
光甲航天亲自下场干这事,是能解决掉所有问题,无论是论文资源的完整性还是说名气,这些都不是问题。
考虑到陈元光在学术领域获得了东大官方最大程度的支持,光甲航天要是推出学术平台,相关部门亲自下场来帮他推广都是有可能的。
至少自然基金会,是肯定会帮陈元光站台。
知网自然不可能坐以待毙,一直在找神仙们诉苦,说自己有多不容易,为东大的学术传播做出了卓越贡献。
光甲航天一度没有动静,知网以为自己找神仙起作用了,殊不知只是光甲航天在做上市前的模型训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