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初涉农商
肯定能卖个好价钱。”他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着,试图让张婶更加相信他。
张婶还是有些犹豫,她低下头,看着手中未完成的刺绣,陷入了沉思。她想到自己和孩子的生活,每天都在为了一口吃的发愁,如果真的能通过刺绣换些粮食回来,那对她来说无疑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但是她又担心这只是苏瑾的一个天真想法,万一失败了,她可能连这点刺绣的材料都没有了。
苏瑾看出了张婶的犹豫,他伸出手,轻轻握住张婶的手,那双手粗糙而又温暖。他真诚地说:“张婶,您相信我。我知道这不容易,但是我们总得试一试。如果不试的话,我们就只能这样一直挨饿下去。您也想让弟弟吃得饱一点,对吧?”
张婶抬起头,看到苏瑾那真诚而坚定的眼神,那眼神中仿佛有一团火焰在燃烧,给这个昏暗的屋子带来了一丝希望。最终,她点了点头,说:“小瑾啊,既然你这么有信心,那婶子就信你一回。”
得到了张婶的支持,苏瑾又去拜访其他擅长刺绣的妇女和会编织竹筐的男人们。他来到了村东头的王大娘家。王大娘是个热心肠的人,她的家里也是一贫如洗。她的儿子在灾荒中染上了重病,为了给儿子治病,家里已经欠下了不少债务。苏瑾走进王大娘家的时候,王大娘正在给儿子熬药。屋子里弥漫着一股浓浓的药味,那药味让人闻起来有些刺鼻。
“大娘,您好。”苏瑾礼貌地打招呼。
王大娘看到是苏瑾,微笑着说:“小瑾啊,今天怎么有空来大娘这儿啊?”
苏瑾说明来意后,王大娘也有些犹豫。她看着锅里正在熬着的药,叹了口气说:“小瑾啊,大娘不是不相信你,只是大娘的儿子还病着,这些刺绣和竹筐要是拿去卖了,万一卖不出去,那我们可怎么办啊?”
苏瑾耐心地说:“大娘,我知道您的担心。但是您看,现在我们都没有别的办法了。如果我们把这些东西拿到镇上去,说不定就能换来给大哥治病的钱呢。”
王大娘想了想,觉得苏瑾说得也有道理。她看着躺在床上虚弱的儿子,咬了咬牙说:“好吧,小瑾,大娘就把这些东西交给你了。希望你能给大娘带来好运。”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像张婶和王大娘一样轻易被说服。苏瑾来到了村里的李叔家。李叔是个固执的人,他一直认为在这个灾荒的年头,大家应该老老实实地待在家里,等待朝廷的救济,而不是去做这些不切实际的事情。
苏瑾走进李叔家的院子,李叔正在院子里修理一把破旧的锄头。他看到苏瑾进来,并没有停下手中的活。
“李叔,我想跟您说个事。”苏瑾说道。
李叔头也不抬,继续摆弄着手中的锄头,粗声粗气地说:“小瑾啊,有什么事快说,叔忙着呢。”
苏瑾走上前,蹲在李叔旁边,看着他说:“李叔,我想把咱们村里大家做的刺绣和竹筐拿到镇上去卖,换些粮食和钱回来。您看您编竹筐的手艺这么好,要是能把您编的竹筐也拿去卖,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李叔听了,停下手中的动作,抬起头看着苏瑾,皱着眉头说:“小瑾啊,你这孩子想法倒是挺好,但是叔觉得不靠谱。这灾荒年,大家都穷得叮当响,谁会有闲钱来买这些东西?再说了,咱们祖祖辈辈都是靠种地为生,从来没听说过靠这些小玩意儿能过活的。”
苏瑾连忙解释道:“李叔,您看啊,镇上那些有钱人,他们不愁吃穿,就喜欢这些手工艺品。我们的刺绣和竹筐都是实实在在的好东西,而且成本低,只要能找到买家,肯定能赚钱的。”
李叔却不以为然地哼了一声,说:“小瑾啊,你还小,不懂这世道的艰难。叔活了这么多年,还能不知道吗?你这就是在瞎折腾,还不如老老实实等着朝廷的救济呢。”
苏瑾见李叔这么固执,心中有些着急。他知道如果不能说服李叔这样的人,这个计划就很难顺利进行下去。他深吸一口气,继续劝说道:“李叔,朝廷的救济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来,而且就算来了,能分到我们手里的又有多少呢?我们不能总是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得自己想办法啊。您也看到了,村里这么多人家都快揭不开锅了,如果我们能通过这个办法赚点钱,哪怕只是一点,也能让大家好过一些啊。”
李叔听了苏瑾的话,微微有些动摇。他看着苏瑾,眼中闪过一丝犹豫,但还是摇了摇头说:“小瑾啊,叔知道你是为了大家好,但是叔还是觉得风险太大了。叔可不想把自己辛辛苦苦编的竹筐拿去冒险,万一卖不出去,那可就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苏瑾知道一时半会儿很难改变李叔的想法,他站起身来,坚定地说:“李叔,我理解您的担忧。但是我还是想试一试,您要是改变主意了,可以随时找我。”说完,他便转身离开了李叔家。
尽管遇到了一些阻力,但苏瑾并没有灰心丧气。他成功说服了村里的十几户人家,收集了不少刺绣品和竹筐。
为了能把这些东西顺利带到镇上去卖,苏瑾向村里的刘大爷借了一辆破旧的板车。刘大爷是个善良的老人,他虽然自己也过得很艰难,但还是毫不犹豫地把板车借给了苏瑾。那辆板车的车轮有些破旧,车板也有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