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一道圣旨
钱尚书低着头,想不出有什么好的办法。
大晋朝有律,藩王贵族,乃至朝廷大臣,但凡接受封赏,便不用向朝廷缴纳任何税收。
这也是近十几年来,大晋朝不曾封赏封地的缘由。
谁能想到,一个刚治愈瘟疫的小村子,竟然能大量揽财。
钱尚书思索片刻,犹豫道,“微臣倒是有一计,不知该讲不该讲。”
皇帝蹙了蹙眉,有些不悦,这都什么时候了,这老东西还在跟他拐弯抹角。
“说来听听。”
钱尚书斟酌了字句,道,“依微臣拙见,不如让康乐乡主,为大晋朝的读书人做些贡献,将竹纸的制造法子献出,再另行赏赐。”
钱尚书的法子,虽说阴损了些,无外乎是个好法子。
可皇帝却是万万不能应允的,要是大晋朝各地藩王,纷纷效仿,长此以往还不乱了套吗!
边关战事不断,前两日上书要粮草、兵马支援,如今正是内忧外患之际。
皇帝头疼得捂住额头,他摆了摆手,道,“容朕好好想想,此事再议。”
钱尚书抬眸观色,见皇帝已有困倦之意,便告退了。
钱尚书走后,内侍总管上前提醒皇帝,道,“陛下,要不小憩片刻?”
皇帝看着面前摆着的一堆奏折,尚未批阅,哪里还有闲心小憩。
倏尔,他侧头看到一篇展开的奏章。
边关战事吃紧,不光缺衣少食,要有兵马、医师需要补充。
康乐乡主乃医师出身,要是指派她去边关医治伤病,作为大晋朝众医者的表率,也是一桩美谈。
边关凶险万分,若是康乐乡主不慎遇难,这封地自然有理由收回。
思及此,皇帝心情立马明媚起来,“快!拟旨!”
内侍总管虽不明所以,既是天子吩咐,第一时间就让人着手准备去了。
五日后,圣旨便快马加鞭,送到了田心村。
彼时的康乐乡主陆七七,正坐在造纸坊的账房数钱。
手里一张张大额银票,让她笑得合不拢嘴。
有了这些银票,她不光可以扩建造纸坊,还能将石灰厂也一并扩建。
造纸坊直接在老厂房旁边扩建,石灰厂可以在开采石灰石的山边建立。
等石灰厂扩建好,便可以将封地里的几个村子,在种地之余多出来的劳动力,让他们有一份离家不远的工作。
等厂房建好,她不光能在老兵村建庄园别墅,甚至可以将田水村整个村子,都建成庄园别墅。
一想到这,陆七七就笑得合不拢嘴。
正当她准备让李昌龙,把赵小东找来,商议一下扩建造纸坊时。
赵小东就不请自来了。
“乡主。”
赵小东一看,就知道是从外面跑进来的,大汗淋漓,上气不接下气。
见人来,陆七七挑了挑眉,笑道,“我正想让人去寻你,没想到你就来了。”
“来得正好,我想与你商议一下,扩建”
“乡主,外面有个大官,说是来传旨给康乐乡主。”赵小东出言打断陆七七的话。
“你说什么?”
实在不怪陆七七诧异,瘟疫痊愈,还能有什么旨意要传。
更何况就大晋朝皇帝,之前将自己的笔墨,当赏赐的抠搜模样。
用脚指头猜,都不会是给她另行嘉奖。
顿时,陆七七上扬的嘴角抿直,沉声道,“宣旨之人到哪了?”
“村口。”
“走,先去看看。”
传旨一事重大,即便是大臣不在府中,也得将人立即找回。
更何况陆七七只是一个,光有封地并无实权的小小的乡主了。
陆七七很快便赶到田心村村口,只见一个身着绿衣补服的官员,正站在村口,身后还有两匹骏马,和一位身着铠甲的带刀士兵。
两人风尘仆仆,像是日夜兼程赶过来的样子。
陆七七甚是不解,到底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这么着急?
身着绿色补服的官员,看到陆七七,扬声道,“既然人已到齐,还请康乐乡主接旨。”
陆七七有了上一次封赏的经验,驾轻就熟地单膝跪下。
官员见状正想斥责陆七七,居然敢不敬圣上旨意。
但他一想到,陆七七恐怕时日无多,也就不再计较这细枝末节了。
官员展开圣旨,朗声宣读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康乐乡主,陆七七。
救死扶伤,医者仁心,今大晋边关战事连连,康乐乡主食俸禄,行国家事。
特差遣康乐乡主为医者表率,限三日内,前往边关救治伤兵,不得懈怠,钦此!”
陆七七听到这荒唐的旨意,当场内心抓马,更别说恭敬地接旨了。
官员也不管陆七七怎么想,再三提醒后,见陆七七仍未接旨,故而直接将圣旨塞进她手里。
临走前,刻意交代道,“康乐乡主,陛下圣意已达,还请乡主早日动身,切勿耽搁。”
陆七七攥紧手里的圣旨,站起身道,“敢问大人,这道旨意是让本乡主,作为医者独生前往,还是与应召而来的医者,共同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