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37
董卓已死,猛将吕布投降,西凉兵溃不成军,一部分跟着李傕也投降,另一部分跟着郭汜往凉州方向撤退,扔下满朝文武不再管。
在洛阳和长安两个地方的选择,大臣们都希望回洛阳去,尽管那边糟了火难,还是可以建设起来的。
听到洛阳大火,曹操有些头疼,这件事情他知道会发生,或许也能尝试阻止,但是他没有。他必须让董卓犯下这样天怒人怨的事情,这样除去董卓时所得到的正面评价才更多。
或许就像徐庶所说,明知道会发生的事情,很难不去阻止,而当事情再次发生时也会带来相应的痛苦。只是有些分不清,究竟是愧疚于无辜的百姓死者,还是愧疚于明知而不止这件事。
曹操揉着额头,或许他就是这样狠心的人吧,改不了。
那些溃散逃亡的西凉兵,就在快要回到西凉的时候,遇到了袁绍的堵截。
按照规划,袁绍也是带兵等候已久,提前和马腾韩遂等人联合,借着帮忙清除董卓势力的由头,骗到了一支颇有战力的骑兵。
天子那边考虑许久,最终还是迁都到了许昌。迁都的途中在一处小城休息,李傕和投降的队伍驻扎城外,心里不甘心沦落至此,考虑着或许溜回凉州再发展发展,只是……队伍人多,必然要抛弃一些作为抵扣,否则曹操不会允许他回凉州。
此时的贾诩在李傕手下当谋士,也看出李傕准备抛弃一部分旧部来谋生,他不确定如果李傕逃回凉州的事情坐实,这些被留下的士兵谋士能不能有活路。
他做事向来谨慎,既然不确定那就代表着危险,必须要确保自己能活下去。
于是贾诩向李傕提出谋划,不如暗中收拢溃兵,重整队伍,联络凉州兵力筹谋。到时候趁着刚到许昌落脚不稳,曹操有诸多事情忙碌,便是反攻的好时机。
“呵呵,还是文和有主意。”李傕听从计策,一路跟着往许昌去,之后在城外安营扎寨。
扎寨的第二晚,打着曹字旗的队伍杀入营寨,李傕连忙组织士兵抵抗,失败被斩。
曹操借此机会在正式定都前立威,洛阳的老臣里面多的是老古板,也有不少仗着元老的身份想辅佐天子,和老古板们比起来,四十岁不到的曹操确实资历低了些,唯有靠武力先将权力握住。
贾诩心里凉了半截,想趁乱离开。曹操慢悠悠骑着马撩开营账,停在贾诩面前。
“曹公。”贾诩连尊称都用上了,低头作揖的同时思考着退路,以及计算着自己对于曹操来说能有什么价值,试图保全自己。
然而骑在马上的人翻身下来,将他搀扶起,脸上是一种对熟人调侃,和对目前形势的得意,说:“反攻许昌,贾文和,你出的好主意哇。”
贾诩汗流浃背,以为自己死定了。
曹操却说:“天下未定,天子身边需要人,你主意虽臭,却也有效,若遇到寻常谋士解不出的题,还是要劳烦阁下的。”
“……”贾诩听不明白这到底是夸还是骂,不过总算是保住了命,连忙深拜作揖,“曹公大德,贾诩必定肝脑涂地以报。”
初平二年,迁都许昌,比记载中提前了五年。
此时天子只有十一岁,救驾有功的曹操被封为司空,袁绍则接替去世的王允为司徒,其余大臣也按照功劳得到封赏。吕布也好忽悠,毕竟曾经是董卓的得力干将,不罚他就已经算奖赏了,给了他一个温侯的虚名,让他下次好好立功。
吕布心里高兴,干劲十足,抱拳道:“布必肝脑涂地!”
曹操如此轻松击败董卓,还带着天子迁都许昌,引来了还在互相推诿的诸侯群雄们的不满。刘协虽年幼,也跟着宫廷老师学过一些道理,认为当前局势不稳,还是以安抚为主。
然而曹操拒绝,拟了一份封赏名单给刘协,都是些不痛不痒的奖赏,说是奖赏,更像是在敲打这些诸侯。如今董卓已死,天下恢复了太平,你们也该散伙回去好好治理地方了。
小刘协似乎不太理解,局势算不上稳定,更不算太平,此举不会引起诸侯不满自立吗?但有董卓的阴影在前,此时对曹擦也有几分惧怕,因此没多问。
他低着脑袋抬眸观察青年曹操,又崇拜又惧怕。
曹操想起另一个世界的刘协,他说当时四海诸侯无人相救,大臣都饿死了不少,得曹爱卿如从天而降奉迎天子,便知晓大汉有救了。
“陛下。”曹操俯首行礼,为小刘协正了正冠冕。
内室没有其他人在,曹操叹了一声松开手,神色严肃地说:“请陛下谨记,臣所作所为绝对不会危害大汉,唯有君臣一心,方可国祚不息。”
小刘协眨眨眼,小心翼翼地问:“曹爱卿,难道是故意要让他们心生不满?”
“是。”曹操笑了笑,也喜悦于刘协的聪慧。
小刘协还是有几分惧怕,冠冕上的珠帘微微晃动,又问:“那爱卿会为朕扫清六合吗?”
曹操大笑,向刘协伸出手,说:“陛下,上朝吧。”
这是一个略显逾越的举止,但小刘协还是伸出手放在了曹操的掌心。
曹操牵着刘协走出内室,走向前面的朝堂。
天子入座,他立在侧,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