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可乐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年华终知非 > 89.含苞(2)

89.含苞(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德语: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321-1750728), 巴洛克时期的德国作曲家,杰出的管风琴、小提琴、大键琴演奏家。巴赫被普遍认为是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并被尊称为“西方近代音乐之父”, 也是西方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巴赫出生于德国中部图林根州小城艾森纳赫的一个音乐世家, 在有生之年是一位著名的宫廷乐长, 在德国莱比锡圣多马教堂度过了最后27年的时间。

巴赫把西欧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融为一体。他集意大利、法国和德国传统音乐中的精华,曲尽其妙, 珠联璧合,天衣无缝。

巴赫自己在一生中并未享有盛名,而且在死后五十年中就已被世人遗忘。但是在近一个半世纪中他的名气却在不断地增长,一般认为他是西方音乐史中最伟大的两三位作曲家之一, 而且有些人认为他是其中最伟大的作曲家。

中文名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外文名

johann sebastian bach

别  名

js bach/j·s·巴赫

国  籍

德国

民  族

德意志人

出生地

爱森纳赫

出生日期

1685年3月21日(儒略历);3月31日(格里历)

逝世日期

1750年7月28日

职  业

管风琴演奏家、指挥家、作曲家

信  仰

基督教路德宗

代表作品

《勃兰登堡协奏曲》, 《马太受难曲》,《b小调弥撒曲》《d大调奏鸣曲》等

逝世地

神圣罗马帝国莱比锡

享  年

65岁

乐  派

巴洛克

擅  长

管风琴曲、宗教音乐、协奏曲

父  亲

约翰·安布罗休斯·巴赫

母  亲

玛莉亚·伊莉沙白·列莫赫特

语  言

德语

目录

1 人物生平

家族渊源

离家出走

就业成名

婚姻子嗣

2 主要作品

3 创作风格

主题风格

声乐作品

器乐作品

4 后世影响

5 人物评价

人物生平

编辑

家族渊源

巴赫于1685年3月21日出生在德国中部杜林根森林的爱森纳赫。爱森纳赫因为依山势而建, 所以地势是高低起伏不平, 而且地面都是由青石板铺成的,所以是德国中部一个富有童话气息小山城, 这个地方拥有着很深的音乐渊源, 在中世纪时,游吟诗人、宫廷乐手都是在爱森纳赫进行表演和比赛的,可以说它是德国音乐的发源地。

巴赫进行洗礼的教堂

巴赫进行洗礼的教堂

虽然这只是一个小城镇,可市民却酷爱音乐。据说该市古代的城门上竟刻着“音乐常在我们的市镇中照耀”的字样。并且中世纪的吟歌者经常手执竖琴,在这里吟唱诗歌并举行歌唱比赛。瓦格纳曾据此写了著名歌剧《唐·豪塞》。而十六世纪的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也在此将《圣经》译成德语。巴赫家族是地地道道的音乐世家,他的家庭早在他来世前许多年就已经在音乐界赫赫有名了。

他父亲是一位优秀的小提琴手,祖父的兄弟中有两位是具有天赋的作曲家,叔伯兄弟姐妹中有几位是颇受尊敬的音乐家。对于具有极高音乐天赋的小巴赫来说,在这样的家庭成长原是十分幸运的,然而命运之神却偏要找些麻烦:他9岁丧母,10岁丧父,只得靠大哥继续抚养。尽管家里存放着大量音乐资料,可专横的兄长就是不允许他翻阅学习,无论他怎样苦苦恳求也无济于事。巴赫只得趁哥哥离家外出与深夜熟睡之际,在月光下偷偷地把心爱的曲谱一笔一划地抄下来,历时长达半年之久,因而大大损坏了他的视力。他的晚年在双目失明中痛苦地度过,直至去世。[1]

离家出走

30岁时的巴赫

30岁时的巴赫(3张)

巴赫15岁时,终于只身离家,走上了独立生活的道路。他靠美妙的歌喉与出色的古钢琴、小提琴、管风琴的演奏技艺,被吕奈堡圣·米歇尔教堂附设的唱诗班录取,同时进入神学校学习。这里的图书馆藏有丰富的古典音乐作品,巴赫一头钻进去,像块巨大的海绵,全力汲取、融合着欧洲各种流派的艺术成就,开阔了自己的音乐视野。为了练琴,他常常彻夜不眠,通宵达旦。每逢假日,他都要步行数十里去汉堡聆听名家的演奏。[1]

就业成名

1702年他从圣·米歇尔毕业,翌年在一家室内乐队当一名小提琴手。在随后的二十年中,他干过许多行当。巴赫在一生中主要是以一位卓越的风琴家而闻名,虽然他还是一位作曲家、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