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边疆危急,谋士进新策
刘禅设立吏部考绩司,整肃朝堂,立下三年考绩制,官员们不敢再徇私枉法,朝堂风气逐渐清明。全国百姓也纷纷称颂大宋朝廷的公正清廉,刘禅的声望达到了新的高峰。就在朝堂上下以为可以稳步发展之际,边疆却传来了急报,金人再度集结兵力,意图突袭大宋边境的几座重要城池,形势骤然紧张。
这天清晨,刘禅正在御书房批阅奏折,忽然侍卫匆匆前来禀报:“陛下,边疆急报,金人重兵压境,边防告急!”
刘禅放下奏折,眉头微蹙:“金人又来挑衅?难道屡次挫败还不死心?”
侍卫小心翼翼地答道:“陛下,金人这次来势汹汹,人数众多,意图明显是全面攻破边境,还请陛下定夺!”
刘禅沉吟片刻,旋即召集群臣前来议事。
不久后,朝堂之上文武百官齐聚,气氛凝重。刘禅端坐龙椅,目光沉稳地扫视众人:“爱卿们,边疆再起波澜,金人意图进犯边境,已到了不可小觑的地步。岳将军,边防之事,爱卿有何建议?”
岳飞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臣认为金人屡败不退,说明此番蓄谋已久。臣建议立即调集精兵前往边疆,与金人展开防御之战,务必保证边境安稳!”
刘禅点点头,随即转向众臣:“岳将军言之有理,边防确实不容懈怠。诸位爱卿,还有其他良策?”
这时,参议司主簿王直上前,神情严肃,拱手道:“陛下,臣认为,仅凭边防布防恐怕难以彻底震慑金人。此时正值金国与我大宋交锋的关键时期,若我方能深入敌境,切断其后方补给,或可迫使金人退兵。”
此言一出,朝堂上众臣纷纷侧目,低声议论,显然觉得这一策略大胆之至。
户部尚书李肃皱眉道:“王大人,深入敌境非同小可,若稍有不慎,恐怕会给敌人可乘之机。此举是否过于冒险?”
王直目光坚定,不卑不亢地答道:“李大人所虑虽有道理,但金人步步紧逼,仅靠防御终非长久之计。如今我大宋已具备一定的军力优势,不妨以攻为守,攻其不备。”
刘禅听后微微颔首,问道:“王爱卿所言的深入敌境之计,究竟如何实施?”
王直拱手道:“陛下,此计需由精锐之军,夜间潜入敌后,切断金人粮道,并突袭其兵营,以扰乱军心。如此一来,我大军则可趁乱出击,使金人措手不及。”
岳飞闻言,眼神中透出几分赞同,抱拳道:“陛下,王主簿所言极是!此计虽险,但却有望彻底动摇金人的军心。若陛下准许,臣愿率御林铁军前往敌境,断其后路!”
刘禅目光锐利,沉声道:“岳将军之勇无双,朕自是信任。不过,此战非同小可,将军要慎之又慎。”
岳飞抱拳道:“陛下放心,臣必定竭尽全力,不负所托!”
刘禅满意地点点头,当即下令:“好!岳将军即刻率御林铁军出征,王爱卿协助后方筹措粮草、装备。户部负责所有后勤保障,务必全力支持此战!”
众臣齐声应诺,岳飞与王直也各自领命,匆匆退下安排战备。
当晚,刘禅独自一人站在御花园中,望着夜空,心中暗暗祈愿这次战役能够顺利。这时,小安子悄悄走到他身后,低声道:“陛下,岳将军已带兵出发,王大人也在密切筹措后勤,边防一战已有了万全之备。”
刘禅微微点头,目光凝重:“此战若胜,便可一举震慑金人,使我大宋边疆安稳数年。朕虽不忍见将士浴血奋战,但若不主动出击,永远只能被动防守。”
小安子满脸钦佩地说道:“陛下胸怀天下,臣实在佩服。此次岳将军亲自率军出征,将士们士气高涨,必能打得金人闻风丧胆!”
刘禅轻轻一笑:“但愿如此。朕要的不仅是胜利,而是以此奠定大宋长久之安。”
数日后,岳飞率领的御林铁军抵达边疆,迅速分批潜入金人的补给线附近。深夜,岳飞亲自率领一队精锐奇袭金人兵营,突袭其粮仓,打得金人措手不及。随后,御林铁军趁乱突围,迅速撤回边境,与主力军队汇合。
金人大军连夜混乱,补给线被截,士气低落,几次尝试进攻皆遭遇顽强阻击,疲惫不堪,损失惨重。岳飞趁势率军展开猛攻,御林铁军势如破竹,金人大军终于不支,开始溃败。
消息传回朝廷,百官无不振奋。刘禅当即在朝堂上宣布,为了表彰岳飞及御林铁军的功绩,将御林铁军列为大宋第一精锐,并赐“威震天威”之号,激励将士们继续忠心护卫大宋疆土。
散朝之后,刘禅回到寝宫,小安子兴奋地跟随在后,忍不住说道:“陛下,岳将军不负所托,实在是一位无双猛将。边防一战胜利,恐怕金人不敢再轻易来犯了。”
刘禅微微一笑,目光中透出满意之色:“边疆告捷,岳飞功不可没。不过,战后重整同样重要,不可掉以轻心。”
小安子连连点头,接着小心翼翼地问道:“陛下,如今边疆稳固,朝堂清明,不知陛下下一步打算如何?”
刘禅放下手中的茶盏,目光凝重地说道:“朝堂虽已肃清,但天下未定。朕打算逐步恢复大宋的经济和民生,让百姓得享太平;此外,还需逐步增强军备,确保大宋长治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