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古井
书记莫名其妙的看了我一眼:“我说这家人的冰粉好吃,有什么问题吗?”
“不是这句话,你刚才说他们家的冰粉是什么做的?”
书记依然不明白我到底想问什么,他想了一会儿才道:“你这突然一惊乍把我刚才说的话全给整忘了,刚才我就说这家人做的冰粉好吃,他们用的水都是正宗的一三七井水!”
“咦……”书记说完话忽然恍然大悟一般立即也兴奋起来,“你的意思是说……我们可以去看那几口古井?”
“正解!”我拍了拍书记,“刚才我在示意图上看到这里有三口颇有些年头的古井,我觉得我们可以去看看!”
“好好好!”书记也兴奋无比,用力一抹头上的汗珠笑道,“冰粉改日再来喝,先把正事做了再说!”
我们立即穿过人群,朝离我们最近的一口古井走去,这一口古井的位置有点不巧,它刚好位于四车道公路的正中央,此刻正是交通繁忙的时候,车辆来来往往川流不息,古井旁又修的有栅栏,我和书记在路边站了足足十分钟都无法找到过去的空隙,无奈只得放弃了这一口古井。
往回走了一段后我们便来到了第二口古井的位置,这口古井的名字叫“梅花井”,看简介说这口井当时旁边盛开着成片的梅花,现在虽然已经没有了梅花,但据说这口古井打上来的水依然有一股淡淡的梅花香味。
不过现在古井上已经被盖上了巨石,一问
附近的人才知道当时政府其实只在古井上面安装了栅栏,但是总有个别醉鬼经常跑到古井上方撒尿,政府无奈最终只得用一块巨石将古井封住,只留下一条水管连通着外界。
看到这里我心里已经萌生出了一个初步的想法,不过此时告诉书记还为时尚早。再无发现后我们便离开“梅花井”继续前往第三口古井的位置,然而让我郁闷的是第三口古井附近正在施工,我们没法近距离观看,只得站在远处看看。
我正在凝神思索问题之时,书记已经按耐不住问道:“这三口古井我们都去了,你现在倒是想到什么没有?”
我对书记摇了摇头又对他“嘘”了一声,此刻我已经想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并不想被他打扰。
之前在广场时我看到过关于这三口古井的介绍,其实我现在想看这三口古井并不是想从它这里想起什么来,而是想看看它们所在的位置,为我脑中此刻大胆的猜想提供一些帮助。
其实整个古城区不止只有这三口古井,不过有些古井因为某种原因并没有得到妥善的保护,或是有的古井确实没有保留的必要被封存了起来,但是介绍上说古城区的古井时间最长的已经存在了1300多年的历史,后来经历各个朝代,又有人继续在这里开挖古井,现在这些保留下来的古井经过现代研究确认,它们之间竟然是相互连通的,也就是说不管是“梅花井”还是其他的
什么井,它们用的都是同一个水源,这件事的关键点在于这些相隔了一两公里的古井他们竟然会共用同一水源,并且还相互连通,那么这肯定不可能是巧合,而是古人有意将它们互相挖通的,如果这事放到现在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可是这千年期间都不曾出现过大型机械,所以古人在挖井的时候也不可能按照我们现代人的方法挖,既然这些古井之间相连是古人刻意为之,那么他们在将古井之间相互连通时,只能选择挖地道的方式,也就是说也许我们能够通过这些古人所挖的地道,进入这些地道寻找走廊,这样总比一直在地面上乱晃的强。
深思熟虑一番后,我觉得此计可行,便将我的想法告诉了书记。
书记听了我的话后似懂非懂道:“你说的原理我不太清楚,但是你要做什么我倒是明白了,听你的意思是我们要下到井的下面去,那里也许存在着什么你说的地道,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这些地道去找地下走廊,是不是这个意思?”
我知道给书记解释这其中的原理有一些复杂,其实在我印象中,我一直也认为水井都是相互独立的,不过后来当我知道新疆的“坎儿井”后,我才觉得不论在任何方面古人的智慧都是无穷的,而古城区里的古井相互连通,它们的形态虽然与新疆的“坎儿井”有区别,但是总体来说都是一种东西,古人把这种类型的井叫做“井渠
”,而“井渠”之间也必然有供人行走的通道存在,这样才方便对古井进行维护,特别是在雨季来临之时,地下水暴涨,有些地方就需要改造一下地形,长此以往,最终才能构筑起一个历经千年依然不会出问题的“井渠”。
我仔细想了半天,决定还是尝试着给书记解释一下这其中的原理,毕竟要下去的风险很大,里面会存在什么危险谁也没有办法预料,如果我不把这件事情给他讲清楚,他是绝对不会同意我们如此贸然的就进入井下。
还好书记虽然文化不高,但是理解能力确实不凡,我一边比划一边给他作出各种比喻,费力的讲解了半天他总算是听懂了大半,不过很快书记就想到了别的点上,他指了指我们眼前的古井道:“照你的理论,这些古井下面的水根本就是活水,而且这些活水也许并不是天然形成的暗河,那它们就是被人为开凿出来的了对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