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恐复为吕氏!
嫖姐弟二人都姓刘,都是刘汉宗亲,尤其还都是先帝嫡系血脉、当今天子启一母同胞的手足;
但凡这二人当中有个姓窦的——甚至是但凡有其中一人,和窦氏外戚结有姻亲,这件勉强能被定义为‘老刘家的家事’的政治事件,便必定会被钉上外戚乱政的标签!
外戚乱政,会是个什么结果?
至少在目前的汉室——在吕太后才刚驾崩二十多年、吕太后的传说还仍在口口相传的当下,外戚乱政,甚至单就是一句‘恐复为吕氏’,便足以宣判一家外戚的死刑!
要知道当年,吕太后驾崩之后,最有机会被接到长安入继大统的,并非是先帝,而是齐王刘襄!
结果怎么着?
一句‘齐王母舅驷钧,恶人也,即立,恐复为吕氏’,便让兵强马壮的刘襄彻底失去机会,黯然神伤的回了齐地,并于短短一年后郁郁而终。
这句话什么意思?
——齐王刘襄的母舅驷钧,是一个坏人,如果立齐王,那驷钧家族就会是又一门吕氏!
一个‘坏人’——一个连做过什么坏事,都没人能说得上来的‘坏人’,便让齐王刘襄失去了自己亲手争取来的、承继大统的机会;
究其底层逻辑,却不外乎一句:恐复为吕氏。
这句话、这五个字在如今汉家的杀伤力有多大,也就可见一斑了。
眼下,东宫窦老太后为了自己的小儿子,而气的大儿子,尤其还是皇帝儿子吐血昏厥,自然也难免被指责‘恐复为吕氏’;
那接下来,窦老太后要做的头等大事,就只能是找一个契机,来扭转舆论风评。
换而言之,接下来,窦太后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尽可能在重大决策上,对天子启采取无条件支持的措施,来表明自己‘非吕氏也’。
“重大决策……”
“重大决策………”
平躺在卧榻之上,刘荣不断呢喃着‘大事’二字,暗下却是思考着这个机会,自己可以用来做什么。
——窦太后需要通过一次,甚至是连续几个重大政治事件,来向天下人证明:我不是吕太后,我可听皇帝的话了,皇帝说啥就是啥;
而对现在的天子启而言,最重要的,无外乎便是太子荣。
这就等同于接下来,刘荣拥有了一段‘无敌期’,可以趁着这段时间,来做些有利于自己的事,却不用担心东宫方面的压力。
刘荣或许反应不够快,但作为天子启至今为止,都还挑不出大毛病的合格储君,刘荣显然也不笨。
就算嫩了些、反应慢了些,刘荣也已经回过味来了:老爷子让自己知道绣衣卫,以及绣衣直指挥使周仁的存在,分明是在将独属于自己——专属于汉天子的势力,逐步交接给刘荣。
说得再直白点,便是天子启,已经开始主动交接政权了!
在这个前提下,能在一段时间内,拥有‘让东宫无条件支持自己’的机会,天子启几乎百分百会用在刘荣身上。
问题就在于:这么一个不容错过,且大概率无法出现第二次的良机,究竟拿来做点什么,才能为刘荣争取到最大的政治利益。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 。请牢记。 很快,刘荣便有了大致决断。
说干就干,当即便召见了自己的几位属臣,开始交代起具体事务。
“请中盾卫走一趟廷尉属衙,便说前段时日,功侯串联谋逆一事,孤会亲自处理。”
“让中尉派五官中郎将,维持行刑日的秩序。”
“——再同内史和丞相府打一声招呼。”
“行刑日,便定在秋八月十六,即秋收第二日的长安东市。”
刘荣此言一出,太子家令窦彭祖、太子洗马汲黯、太子中盾卫程不识,以及其他几位太子宫核心班底,只不约而同的露出惊骇之色。
最终,还是由程不识试探着上前问道:“行刑……”
“家上,已经有了决断吗?”
看出众人面上的惊疑,刘荣只深吸一口气,旋即便重重点下头。
“原本想要息事宁人,最终却……”
“既然已经无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那就只能这么办了。”
“——孤已经和廷尉商量过了:尽可能把罪名,往吴楚余孽上靠;”
“至于囤积的粮草,也不往囤积居奇、残民牟利的方向说。”
“就说,是这些人与吴王刘濞、楚王刘戊有旧,囤积粮草,也是备做谋逆之用。”
···
“主谋定为三家,悉数在东市外,腰斩弃市其举族;”
“从谋十家,施绞刑,族亲流放北境,戴罪实边。”
“另外,还有涉事的几十家粮商,却是不需要太过谨小慎微了。”
“——行刑日,孤也会亲往东市观刑。”
“中盾卫和五官中郎将,自己拿捏着分寸;”
“只要能泄民愤,原则上,便莫对百姓民设太多禁忌……”
有了刘荣这句话,程不识当即心下有数,默然退回自己的位置,不复多言。
——在这个时代,每一个罪有应得的人,都能享受到百姓‘夹道欢送’式的死刑。
而在行刑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