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戏里戏外
这知桃姑娘十岁被买进画舫,十六岁成角,十八岁的时候就已经名动京城。
据说她肤白貌美、有文化,而且在戏曲方面很有天赋,又吃得了苦,第一次正式上台就在景南小有名气。
后来过了几年,十六岁的知桃在花魁戏上一曲成名,成了有史以来画舫生意中年纪最小的花魁!
画舫生意说的好听,可本质上其实和青楼女子没什么区别。
以前旧时候凡是正经人家的孩子,就算再穷、再落魄都不会把自家孩子,送去画舫戏班。
都不用说这个行业在当时地位十分底下,被打、被骂这也都是常有事儿,关键是那身功夫。
虽然这花魁戏是小曲小调,可传统戏剧上的唱念做打的功夫,还是要一样不少,一天不落的学!
最重要的是,一但进了画舫就在也出不来了。
哪怕有幸嫁了富商赎了身,身上也还是背着画舫生意的名头。
毕竟,画舫生意就是靠姑娘们唱艳词小曲出的名。
而这位知桃姑娘的成名曲,并不是花魁戏传统的艳词小曲。
要说在当时,这知桃姑娘还是唯一一个用这首《薄情郎》成名的角。
这首《薄情郎》不论是唱词、还是曲调,都和花魁戏附庸风雅的行业精神,不搭边儿。
总之,这曲儿平时可以唱,但在花魁
戏这么重要的场面上,就不能唱!
可这位知桃姑娘,不仅在花魁戏上唱了,还一唱成名!
那场花魁戏之后,不少达官显贵,都来请知桃姑娘唱这出戏。
“我真不是故意打断您,但我实在没弄清楚,什么是花魁戏?”
老爷子讲了这么久,知桃姑娘的事儿都快说完了,也没听他具体说说花魁戏是什么。
“花魁戏就是一群姑娘,在画舫上唱戏,谁唱得好谁就是花魁。顺便招揽一下画舫的生意!”
老爷子这么一解释,我突然就明白了,甚至觉得老爷子讲的有些不对。
我觉得花魁戏,应该是:
画舫主要为了招揽生意,顺便让一群姑娘比比美,看看谁更受欢迎,方便以后给姑娘加价!
“你小子别想了,景南的花魁戏八九十年前就绝迹了,想看也看不到!”
老爷子这话说的,好像我个贪财好色的人一样。
我几乎是脱口而出;
“我没想去,我只是在想,一件戏服为什么会闹得满城风雨?”
老爷子深吸了一口气,像是在忍耐什么似的,最后开口对我说:
“你让我一次性把故事说完,就知道为什么了!”
老爷子说这话的时候,明显有点咬牙切齿。
我察觉到后,立马恭恭敬敬地答到:
“您说。”
老爷子瞅了我一
眼,这才继续讲起花魁知桃的故事。
知桃成为花魁后名声越来越大,大江南北凡是知道景南花魁戏的人,都听说过她的名字。
可人怕出名猪怕壮,更何况三个女人一台戏。
知桃姑娘的名声越大,同为画舫工作的其他姑娘就越嫉妒。
没办法,名利钱财这类东西,历来都是人们至死追求的生活条件。
虽然经常被其他姑娘针对、排挤、甚至下药、暗害,但知桃都轻巧的避开了。
如果说,画舫上的姑娘都是人情世故的老手,那这知桃姑娘就是老手中老手!
用人精这样的词形容她,都稍显逊色。
但就是这样一个精通人情世故的老手,最后却因为人情落得个尸骨无存的死法。
传说知桃姑娘,喜欢上了一个穷书生。
可这个穷书生,不是真的穷。
他原本是京城来的世家子弟,之所以穷,是因为被逐出了家门。
被赶出家门的原因就是这书生,不学好,成天在京城和一帮狐朋狗友花天酒地。
偏偏这个书生他爹,还是清正廉洁出了名的大官,他见自己儿子成天像滩烂泥一样,心里气愤的不行。
当天就把书生逐出了家门。
书生被赶出家门后,心里一点儿也不着急。
因为他知道自己是家里独苗,亲爹不可能真的把自己赶出
家门,可能过会儿就来找自己回家了。
所以书生转头,就去投奔了自己的狐朋狗友。
第二天两人就结伴来了景南,正巧赶上花魁戏开场。
看着画舫上身段如柳,媚眼如丝的知桃,朋友和书生打了个赌:
赌谁能让戏子动真情。
这书生是从小在京城长大,不学无术、混迹青楼的人,论读书他不行,但要说女人,那他就坐不住了。
书生和朋友定好赌注后,当晚就花重金买了知桃一晚。
一夜过后,这书生不知道给知桃灌了什么迷魂汤,他赢了赌注。
后来书生就消失了,有人说书生家里人把他接了回去,也有人说那书生其实是狐狸变的,因为嫉妒知桃的美貌,所以来坑害知桃。
那晚过后,知桃再也没有见过书生,还犯了忌讳。
景南花魁戏这个行业里,戏子不能对客人动真情。
而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