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明珠挤过去和他坐一起,逗他: “真生气了?”
“你亲亲我我就不生气。”谢君巉把脸送到她跟前,伸手点点自己的左脸颊, "亲这里。"“大哥在呢!”陆明珠推开他的脑袋, “我有事跟大哥说。”
谢君颢装作没看到他们打情骂俏,从报纸里抬头,推了推鼻梁上不常戴的眼镜, "什么事?你尽管说,我一定给你办到。"
陆明珠就说出关于部分嫁妆的安排。
谢君颢最近也在考虑这个问题,见她已有了打算,便不再提醒,而是微微颔首, "很好,防患于未然。任何人都有百密一疏的时候,人心最难测,谁也看不透谁的心思,谁都不能保证家里的佣人、保镖是不是真的万无一失,把风险转嫁到银行,是非常绝妙的想法。金山玉器也要存到银行里,让人知道这些东西已不在家中。"
在他心里,任何金银财宝都比不上弟弟弟妹的生命安全。就算在银行里遗失了,对他来说也不算什么。得到谢君颢的支持,第二天就安排上了。
陆明珠到数个银行办理保险库业务,把字画、瓷器、玉器、珠宝、金玉如意和金山玉山都放进银行保险库封存起来,只留一个象牙船摆在屋里。
因此导致各个银行立刻升级安保力量。
办完后,陆明珠和谢君巉晨跑时明显感觉到山上的人少了一些,尤其是窥探他们的眼睛。贺云晨练时碰见他们,表扬道: "办得不错。"谢君巉露出一丝温润的微笑, "明珠的主意,她一向很聪明。"
“没办法呀,契爷和爸给得实在是太多了。”陆明珠倾向于闷声发大财,以前得的东西不为人知就没什么问题,可嫁妆晒过了,人尽皆知,只能这么安排。
贺云挑眉: “还有人嫌东西多?”
“甜蜜的负担。”陆明珠嘻嘻一笑, “契爷,您记得经常约我爸喝茶呀,他要是在山顶道买地皮盖屋就好了,离得近,方便照料,偏偏选在柯士甸山道。"
/>虽然不远,但也有距离。
贺云就道: “你可以把你的小别墅推倒重建,给你爸住。”听到这个建议,陆明珠微微歪头,右手捏着耳垂。
神态娇俏。
“契爷说得很有道理。”谢君烧道,态度很积极, "你同意的话,我来办,建筑师、工人都不缺,我再找人订购最好的材料,把别墅盖得更大一些,四层怎么样?"
“底下有储藏室和酒窖。”陆明珠道。
贺云轻笑, "不影响,当初你爸爸给打造储藏室和酒窖时就考虑过未来重建的问题。一栋别墅造价又不贵,最多几十万港币,建好后可以让你爸常住,给你曾干爹和干妈也留个房间,他们在石澳过得寂寞了肯定愿意搬过来。"
他和陆父、曾梅的脾气很投契,所思所想常常不谋而合。陆明珠一拍手: “就这么办吧!”
屋里的古玩字画、服饰等可以搬到谢家大宅,连佣人都可以,只需拆掉建筑物即可。谢氏家族现在是一呼百应,没两天,工人就到位了。
都很卖力。
在不损伤底下储藏室和酒窖的情况下,拆掉小别墅的同时把建筑垃圾清理干净,只待设计图出稿和更好的进口材料抵达就可以开始搭建新屋。
与此同时,最先建造的明珠公共屋邮入住第一批居民。竣工后等审批、又装水电煤气等,耗费不少时间。没装修,都是毛坯房。
入住的居民半数是原本参与建造大厦的建筑工人,通过重重审核,有幸成为只需付出极低租金就可以住新居的市民,其他也都是无屋可住、薪水微薄的贫困家庭。
港岛和九龙的房租已涨到平均每平方吹约为1元左右,这里只需1毫,100平方吹才10块钱,大部分市民都掏得出来。
每一栋大厦的每一层约为4000平方吹,按人均100平方吹来算,每一层可以入住40人左右。
有的家庭人口比较多,经过申请后得以分到最大的500平方明房屋,个人居住面积要小一点,虽然仿佛加起来高达50块钱,但这样的家庭中不止一个人有工作,再不济就当建筑工人或者洗菜煮饭,一天也能有3块钱收入。
懒人就另说了。
/>
自始至终,谢家没有大办奠基仪式、入住仪式,招工以及放出居住名额都是通过报纸告知全香江的市民,派专人管理,对申请的家庭再三审核、亲自走访,让人心服口服。
剩下排队的贫困市民对未来充满了期待,能干活的纷纷涌入新界,为第四批的数十栋楼做贡献。连很多有经验的建筑工都投入其中。
他们也想离开木屋、纸皮屋,住进干净明亮的高楼大厦,而且谢家在他们干活期间管吃,一个工期下来,能省很多伙食费,对自己百利而无一害。
这一期工程浩大,大厦的占地面积更广,楼层可以建到二十几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