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行医治病的尝试
悦宁在救助孤寡的过程中,目睹村民们饱受病痛折磨,而村庄中医疗资源匮乏,仅有一位年迈的郎中,且药材短缺,面对诸多病症常常束手无策。她心中焦急,萌生出亲自行医治病的想法,虽知此途艰难,却毅然决定一试。
悦宁自幼在深闺之中,便对医术有所涉猎。家中藏书丰富,她时常翻阅医书,对人体经络、脉象以及各种病症的症状与疗法有了一定的理论认知。然纸上得来终觉浅,真正面对患者时,她才深知实践之难。
起初,悦宁从一些常见病症入手,如风寒感冒、咳嗽发热等。她仔细地为患者把脉,观察舌苔、面色,结合所学医理进行诊断。有一位年轻的村民,因在洪灾中受了风寒,高烧不退,咳嗽连连。悦宁为其诊脉后,判定为风寒束表之症,需以辛温解表之法治疗。
她亲自上山采药,在山林中寻觅防风、荆芥、紫苏等药材。虽道路崎岖,荆棘划破了她的裙摆与肌肤,她却毫不在意。采回药材后,悦宁又依照古方,亲自熬制汤药。她守在炉灶旁,目不转睛地盯着火候,小心翼翼地控制着时间与水量,仿佛在烹制世间最为珍贵的佳肴。
当热气腾腾的药汤端到患者面前时,悦宁轻声叮嘱:“此药需趁热服下,服后卧床休息,待汗出则热退。”患者感激地接过药汤,一饮而尽。悦宁在一旁耐心地陪伴,不时地为患者擦拭额头的汗珠,观察病情变化。
经过一夜的悉心照料,患者的高烧逐渐退去,咳嗽也有所减轻。悦宁心中大喜,这初次的成功给了她极大的鼓舞,却也让她深知自己医术尚浅,仍需不断学习与实践。
于是,悦宁开始更加刻苦地钻研医书,遇到疑难病症便向太医院的太医们请教。她时常写信给太医院院使,详细描述病症,请求指点。院使感其诚心,对她的问题皆悉心解答,并给予诸多宝贵建议。
在不断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悦宁遇到了一位身患重病的老者。老者面色蜡黄,身体消瘦,腹部肿胀,气息奄奄。悦宁为其把脉,脉象弦涩,结合症状,她怀疑老者患有臌胀之症,但此症成因复杂,治疗棘手。
悦宁不敢妄下定论,她一方面写信向太医院求助,一方面查阅各种医籍,寻找相似病例与治疗方法。在等待太医院回信的过程中,她尝试以一些温和的调理之法缓解老者的痛苦,如为其按摩腹部,促进气血运行;调配一些健脾利湿的药膳,增强老者的脾胃功能。
太医院的回信终于到来,几位资深太医对老者的病症进行了详细分析,认为可能是因长期饮食不节、情志不畅,导致肝郁脾虚,气血瘀滞,水湿内停。他们给出了一套综合的治疗方案,包括服用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利水消肿的汤药,配合针灸疗法,以疏通经络,调节气血。
悦宁依照太医们的方案,精心为老者治疗。她亲自为老者施针,虽手法略显生疏,但每一针都扎得极为认真。在她的努力下,老者的病情逐渐有了起色。腹部肿胀开始消退,面色也渐渐有了红润之色,气息也变得平稳有力。
随着悦宁行医治病的名声在村庄中渐渐传开,越来越多的患者前来求医。有孩童突发急症,上吐下泻;有妇人产后恶露不尽,身体虚弱;有劳力者因劳作过度,腰肢劳损,疼痛难忍。悦宁皆一一耐心诊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患者解除病痛。
然而,行医治病之路并非总是一帆风顺。悦宁也曾遇到过一些难以治愈的病症,如一位村民因外伤感染,伤口溃烂,高烧不退,尽管悦宁用尽各种方法,却仍无法控制病情的恶化,最终患者不幸离世。此事让悦宁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与痛苦之中,她开始反思自己的医术与治疗方法,意识到医学的博大精深,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悦宁并未因此而放弃,她将这次失败化作前进的动力。她更加努力地学习,不仅研究中医经典,还对民间流传的一些土方、偏方进行收集与整理,希望能从中找到更多治疗疑难病症的方法。
在这不断尝试与探索的过程中,悦宁的医术逐渐得到了提高。她用自己的双手,在这偏远的村庄中,为无数患者带去了生的希望,成为了村民们心中的神医。她的善举与坚持,如同春日里的暖阳,温暖着每一个村民的心田,也为她在这盛世风华的传奇人生中,增添了一抹绚丽而动人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