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第7集《妙法莲华经》(6 / 7)

妙法莲华经 妙音0 5872 字 2个月前

我们是得到他的加持的。

第二个加持力来自于寿命的无量。前面是空间,这个讲时间的无障碍。所以极乐世界的人民能够当下就是一生补处,因为他寿命太久了。你不管怎么懈怠,你在这一期生命足够你修到等觉菩萨,你决定到此生即得成佛,至少到等觉菩萨,而没有经过死亡的阶段。

所以,当我们打开一念心性接受无量光、无量寿的时候,我们未来有两种功德:一个叫做无量光,一个叫无量寿。

丁三、结劝

这句话很重要,这是蕅益大师《弥陀要解》的核心思想。请看结劝。

这一话,为什么《弥陀要解》让印光大师赞叹“古佛再来,重注此经,亦不高出此矣”?因为蕅益大师强调这个概念,说:离开一念心性,你很难去开显阿弥陀佛的功德;而离开阿弥陀佛的功德,我们也很难彻证本具的一念心性。“愿深思之,愿深思之!”就是你要好好想一想,能念的心跟所念的佛这到底存在什么微妙的关系!能念的心跟所念的佛到底什么关系?它们是一种互动的关系。

我们净土宗有一个很大的盲点,我们没有一个人重视能念的心。你去问净土宗的人,你问十个,九个会回答说,我不管我心怎么样,反正阿弥陀佛你一定要救拔我,不管我起颠倒,不管我怎么回事。所以我们净土宗把佛陀定位作什么?他是有主宰性的!那就跟上帝思想一样了。就是上帝他不管你怎么回事,他一定可以救拔你。那你这种净土宗的思想,是违背佛教的诸法因缘生的。

诸位!诸法因缘生是通十法界的。凡夫法界,诸法因缘生;佛菩萨法界,诸法因缘生。没有例外!这是佛教的基本概念。所以你这种净土思想是有问题的。如果这样子,佛陀是无条件可以救拔你,佛陀不需要条件。如果佛陀不需要因缘就可以救拔你,那你怎么解释,那么多人念佛,为什么临终有人没有往生呢?说佛陀他有本事,即便你起颠倒了也没事,佛陀进入你的心中,把你的颠倒化解掉,照样把你带走。有这回事吗?

我们以前在读佛学院的时候,我们老法师很喜欢讲一个公案。诸位可能也听过,不过再复习一次也无所谓。说是上海有一个林居士,这林居士以前做买卖的。他后来年纪大了就不做了,就用这个钱盖了一个念佛堂,叫做怡园,就带大家一起共修,他自己也参加共修。后来晚年他就生病了。生病以后他知道他的时间不多了,他就说,我不要治了,请大家来帮我助念吧。大家因为他提供念佛堂,结了善缘,很多人来帮他助念。你看众生的心力不可思议,众生创造佛号,因为他本身也有念佛,就带动他心中的佛号。所以他的心跟佛号就产生一定的互动,心力带动佛力,佛力加持心力,他已经进入一种良善的心力佛力的循环。所以他脸色是安静的,是安详的,感觉到他心跟佛号是相应了。

但是,发生了一件事。就是他娶了两个老婆,他对那个小老婆是有一点感情的。那小老婆一来就开始哭啊闹啊。她说你不能死啊,你一死我以后日子可怎么过?这句话一讲就触动他的感情了。触动他感情以后,太多我们就不说,后来反正他就变成一只小狗,就跑到香港去。后来他托梦给他儿子,他儿子就依止梦境,把他这只狗找回来,送到倓虚老和尚的道场去放生了。

诸位!我们看这个林居士,他临终的时候有两个阶段。他前半段佛号念得不错的,说实在。如果他的小老婆不出来搅局的话,合理地推论,他是可以往生的。但是按照印光大师的说法,你不能怪别人,你只怪你功夫不够。谁叫你只有事修没有理观呢?就是说,谁叫你的正念如此脆弱呢?你不能够假设临命终的时候是没有人干扰你,这样子不可以的。因缘所生法错综复杂,你不知道你过去跟谁结了多少善缘、恶缘。

我觉得林居士他犯了一个毛病。我觉得他对阿弥陀佛是有皈依的心,但是他没有理观的智慧,也就是说他的正念是向外追求而来的。

诸位!你不管什么东西,你的功德、你的正念,只要是向外追求而来的,你就没有主动权了。就像经典说的,你是借来的。你每一次的修行,都是在没有人干扰你的情况之下建立正念,你都是到了佛堂,把冷气打开,把电话关掉,然后建立你的佛号,可以理解。但是你没有理观的智慧,你这个正念是非常脆弱,稍微一点风吹草动你就被破坏了。如果你多了《法华经》的思想,你一开始就不要从因缘上建立,是内观,启动你一念心性,安住清净心,发起菩提愿,最后皈依阿弥陀佛。你如果是从内观建立起的正念,它是不容易破坏。因为它跟因缘是没关系的。

所以,为什么蕅益大师说佛号跟心性有关系?如果你对心性是完全陌生,也就是说,你从来没有启动你自心的功德力,你只是靠一种皈依的念头来带动佛号,那你最好保佑你自己临终不要有障碍。如果你完全没有理观,完全事修,那你就好好地忏悔业障,广修福德,然后求阿弥陀佛说,临终千万不要有障碍出现,因为我经不起考验。你经不起考验,你只能这样子。那怎么办?你完全事修嘛。

所以我们要建立一种坚固不可破坏的正念。就是说,离开了一念心性,你很难去感受到弥陀的功德;而离开了阿弥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