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第10集《妙法莲华经》
空有两边,而顺入中道的实相。我们第一个功德叫做欢喜。
为什么欢喜,我们解释一下。内观法门,就像莲花一样。我们种一朵莲花,没有人一开始就看到莲子。你只看到莲花嘛。含苞待放的时候,一开始修习一心三观的人,根本看不到一心三观的功德。它不像修无常观。你修无常观、无我观,你马上看到你的感觉,你的身心有变化。这种真如的启动为什么叫做秘密?它是一个隐藏而不见的东西。只有到有一天你一念的相应,打坐的时候,突然间,啪!太阳出来了。哦,华开莲现!原来这个莲花里面有莲子,还真有莲子!所以,一个人从一心三观一开始,通过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在观照的时候,都是仰信,靠着我们对佛陀的信任,启动我们的一心三观。等到真如本性现前的时候,原来佛陀说的话真实不虚!原来真有这么一个东西!所以他心生大欢喜。就是这样来的。
就是一个流浪汉长时间在外面流浪,回到家以后,原来他真的有一个家。这个时候,唯识学给它一个判教,叫遍行真如。就是,这个一心真如是怎么个真如呢?遍行,普遍,它是一个平等无差别的。我们凡夫跟圣人最大的问题,就在差别跟没有差别。你看凡夫,那叫诸多差别。你看过哪一个凡夫,两个一模一样?有没有?不可能。就是双胞胎都不会一样。烦恼不一样,各打各的妄想,业力也不一样,果报体也不一样。烦恼障、业障、报障都不一样。所以,众生法界那就无量差别。但是,一个人返妄归真以后,开始进入无差别,追求平等性,所以第一个叫做遍行真如。这个时候他证得的真如,就是从差别的相状、差别的因缘,回到无差别的一心真如。这是第一个,这是不退转。也就是说,他以后只有进步,没有退步了。
(二)陀罗尼,离垢地。三业清净,戒度圆满。总一切法,持无量义。
这个陀罗尼,简单地讲就是总持,“总一切法,持无量义。”它所对应的功德是二地离垢地。为什么叫离垢呢?因为他的真如。二地的真如一现前的时候,身口意任意的清净,持戒圆满。
我们解释一下什么叫持戒圆满。二地为什么叫持戒圆满?他消除了故意的犯错,也消除了无意的犯错,他连无意的过失都不会有了。
比方说走路。我们一个凡夫说,我开车的时候压死了很多蚂蚁。这个是无意的,这是不犯戒的。二地菩萨没有这回事情。二地菩萨走路的时候,众生自然闪避。他没有有意跟无意的任何过失了,就是这个人他不会创造过失了。所以他戒度,持戒圆满。
他不但圆满,他的内心“总一切法,持无量义”。我们解释一下。二地的一心真如,他通过一心三观成就的一心真如是什么真如?叫做最胜,殊胜的胜,最为殊胜的真如。因为他一念心不但是平等而已,他那一念心能够摄持无量无边的善法,而且能够破除一切的恶法。就好像大海,“譬如大海,不容死尸。”你看你在大海里面丢一个尸体,不管丢到哪里,它最后一定把尸体漂到岸边,它不会接受死尸的。二地菩萨的内心亦复如是,他的心不可能有过失。他只有摄持善法,他不会摄持恶法。这“总一切法”,就是他持无量的善法。他持布施、持戒、忍辱一切的善法,所以叫陀罗尼。
(三)乐说辩才,发光地。禅定转深,慧光增长。得大闻持,具四无碍。
菩萨经过一心三观成就一心真如,到了三地,他这个真如叫做胜流真如。殊胜之流,他入了这个殊胜之流。也就是说,他心中不但是摄持善法(前面是摄持善法,叫陀罗尼),他还能够摄持无量无边的法义。所有他听过的法的义理,他完全不会忘失,所以他成就乐说辩才,叫发光地。
为什么发光呢?因为他禅定转深。诸位!二地之前,禅定一般不是很高,可能是欲界定,也可能未到地定,他观慧强。但是一旦入三地,他一定成就四禅,一定的。就是说,他不是智慧而已。如果你禅定不转深,你从二地还上不了三地。他必须要禅定转深,他才有能够摄持无量法义的功能。这个时候,在禅定的加持之下,他一心三观的智慧增长广大,所以成就广大的闻持陀罗尼。他一入耳根,永不忘失,而且具足四无碍辩。
当然,四无碍辩,法无碍是法门通达;义无碍,义理通达;辞无碍,他能够用种种美妙的言辞来表达;更重要是第四个,乐说无碍,大悲善巧。他一方面能够善知众生的根机,能够观机逗教;另一方面他有大悲心,能够主动地为人演说。这是乐说无碍,四无碍里面最关键的乐说无碍。
他的功德的成长来自于四个字:禅定转深。就是说,你今天没有禅定,你的心就没有摄持力。没有摄持力,佛陀跟你说很多法义言辞,你也记不住。你记不住你怎么说法呢?怎么乐说辩才呢?所以这个就不是智慧的问题了,这个地方是智慧跟禅定的结合。这个是乐说辩才。
(四)转不退转法轮,焰慧地。慧光如焰,深破迷闇。现身作佛,说法度生。
这个四地,他是真实能够现出佛身出来。四地,他的特点叫做无摄受真如。前面的乐说辩才是摄持法义,这个地方是他心中不再摄受一切烦恼的现行,所有烦恼的活动他不再摄受,就是他对烦恼是完全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