璋。他熟练地在纸上描绘出大致的地图。“三个村庄,若是繁盛的话,会立刻被人发现,现在想一想,应该不在主要路口,远离城镇,但是也不能太偏远,不然等病情扩散开来才有可能被知道。那个时候,就没有人可以阻止瘟疫传播了。”
“这里,这里,这里都满足这个条件。”叶黛暮根据谢璋的话语,筛选出几个位置,用笔圈了起来。“但是地图不够详尽,有些地方可能符合条件,但是我们不知道。这样排除法的用处不大。”
“不。还是有用的。先派据点的人扮成流民去看看,如果能找到当然好;不能,我们也可以排除掉这几个地方。”谢璋换了个空白的位置书写。“现在得想想对策了。”
谢璋说完这句话,刚刚还热烈的讨论声几乎是立刻的断掉了。室内一片寂静,只余窗外的蝉鸣声。
对策?那可是瘟疫!在没有疫苗,没有青霉素,没有足够先进的医疗技术支撑下,任何的救助都如同飞蛾扑火,妄送人命。
叶黛暮不懂医术,但是她起码知道传染两个字是什么意思。这不是祈祷或者拼命就能阻止的东西,那简直可以叫做死神之吻。一旦被传染,除了等死别无他法。
去年,不过一场流行性的风寒,便叫有权有势有人的皇太后痛失三子。当然不能排除有人从中作梗,但是更多的还是无法治愈的疾病带走那些鲜活的性命。叶黛暮也是那时才意识到这是一个多么残酷的时代,生命与自然相比有多么的渺小和无力。
“陛下,可有对策?”谢璋心中有了几条,但是他还是要叶黛暮先说。他是陛下的老师,自然不能事事替她做完。总有一天,她还是要独自前行的。
现在不是坐以待毙的时候。叶黛暮深吸一口气。她只能全力而为。
“三条。封锁,治疗,还有预防。”
☆、第贰佰壹拾叁章 万物有心
“第一,封锁病疫之源。隔绝所有感染者,重轻症状分开观察。第二,治疗。任由染疫者病死,会失民心,也会使疑似感染者绝望奔逃,最终导致更严重的扩散。第三,预防。找到感染之源,进行预防。否则即使一处的疫病治好了,也会有别处的发病,到时候必然引起恐慌。”
叶黛暮绞尽脑汁地回忆,现代是如何预防疾病了。说来也可笑,那时,她只是将这些文字当做是枯燥无聊的应试内容,觉得背过又怎样,反正永远也派不上用场。
而现在大概便是现实要狠狠地泼醒她了。这世上就没有什么知识和技能是无用的。
当初学的文言文,如今是她保命的技能,当初劝诫老师,后来反驳大臣,全都用上了。从没想过会在试卷以外的地方,抒写这些绕口的用词。现在想来,总觉得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那么封锁的要点在何处?”谢璋没有停下来夸赞她。但是他眼神里的惊艳已经说明了一切。
“封锁之事重点还在于发现,和安抚。必须要将所有染病的地方都封锁,但是现在我们掌握不了这个消息,只能逐一排除了。必须得快,赶在下一场大爆发之前。安抚则是要抚慰百姓,不管是得病的,还是未得病的,内心一定都十分惶恐。人心恐惧有时候比瘟疫更容易传播,也更致命。”
“预防呢?如何做。”谢璋奋笔疾书,快速地将叶黛暮所说的每一句话,乃至每一个停顿都忠实地记录了下来。这大概算是救世的良方,不,这是救国的神医。
“预防的重点在于全面。首先全城打扫,污秽往往会滋生出病症。往日也许只是腹泻这般的小病,如今大概会要了一城人的命。其次用苍术、雄黄烟熏,以求驱赶病魔。再是分发屠苏酒,用大黄、白术、桂枝、防风、花椒等炮制而成,用以预防。”
“岁酒驱病。陛下想的不错。我补充一点。全城戒严,不许随意进出,也不许城内来往。特殊理由可以除外,由此可以减少一城中病例的感染。”谢璋一边说,一边写,那笔已经快得出现残影了。
叶黛暮却来不及惊叹这无关紧要的事情。她紧皱眉头,觉得不太对劲。“老师,这一条是否太严苛了一些。如此便会令全城百姓……惶恐,糟糕。老师,我们把这件事给想漏了。那汴州府都尉既然发现此事,必然会对他自己所在的汴州府严加勘察,以防止疫病传播到城中,对他自己产生威胁才是。”
“若是如此,那么百姓必然会有所察觉,不然守门的校尉得知这命令也会心生疑虑。毕竟他们自己的家人都是住在汴州府内,肯定会叮嘱一二。如此一来,消息必定会泄露出来。”绝不会像如今这般,连他也一点消息都得不到。
其中必定是哪里他们未曾注意的。可是此时的两人都已经陷入了思维的死角,怎么也想不到。
“记下,我会与上京观书阁的谋士们讨论。时间紧迫,我们还是先来说说这最重要的一条——治疗。如何治疗,派谁去治疗,陛下可有人选?”谢璋说到最后,也是迟疑了的。
说老实话,这是一个无解的问题。不能不治疗,那么患病的百姓会痛失希望,绝望的人不知会做出如何疯狂的决定,那样的乱局叶黛暮和他都绝不想见到;也治疗不了,若是这世上有治疗瘟疫的大夫,那么此刻他绝对是四海皆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