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海军启航
安特坎只是一个沿海小镇,连个城市都算不上,并不是一个适合建立军港的地方。
这里太冷了,海洋水体处在大洋暖流的尾部,海面一年中有近半年的封冻期。
而且当地地形复杂多样,几乎被高高的山脉阻隔了对外的陆上通道,狭小的平原上大半时间覆盖着厚厚的冰雪,时不时还有活火山来一两次的喷发。
总之,这里在毛子和鬼子眼中唯一的价值就是一个在夏季为凋敝的北方航线提供淡水补给的、算不上补给港的小渔村。
毛子的远东舰队和北冰洋舰队覆灭之后,安特坎就再也没有外来的船只到过港了。
鬼子的注意力全在资源更加丰富的南部地区,安特坎连个驻军都没有,只在这里建立了一个三十六人的警察局,维持当地的治安。
黑土豆接手这里后,鬼子干脆连警察局都撤销了,把这座小镇留给黑土豆当做据点。
黑土豆的总部就设立在赤塔,鬼子才没闲心关注一个靠近北极圈的滨海小镇会有什么变化。
张浩选择在这里建立造船厂和泊位就是看中了当地的闭塞,谁都不来的隐秘性。
他在9108定制的舰船已经通过了测试。
分体建造的舰船测试的结果相当不错。
这些船虽然无比简陋,无法承担远洋作战任务,但完全可以下饺子,在近海搞搞巡逻威慑还是很不错的。
9108那边看中了武库舰,计划建造四艘放南海镇宅。
四个飘在海上的中程导弹发射基地,就问周边的小邻居们,你们怕不怕?
这种低成本的威慑手段效果相当好,因为西南战事唧唧歪歪的家伙见中程导弹直接怼到了自己家门口,瞬间老实了。
不过张浩订购的驱逐舰和轻型航母就有些实在拿不出手了。
因为不能使用重量超过八百吨的重型动力系统和一体成型的大型装甲板材,要技术没技术,要速度没速度,要防护没防护,防空范围不到十五海里,放到八十年代根本就是飘在海面上的铁棺材。
样船造出来只是做了验证就拆掉了,等着张浩接收。
但海军方面还是得到了不少启发,开始完善军舰的分段建造技术,极大的提升了造舰能力,海军受益颇多。
言归正传。
张浩拿到安特坎的控制权之后,立即将从汉斯手里弄来的造船工人转运过来,并把国内的技术人员和工人通过黑土豆的名义弄过来,建立组装舰船需要的船坞等设施。
当地本身就有一个毛子建立的几个泊位,在此基础上使用定制的船坞模块改建简易船坞并不困难。
国内提前就准备好了相关的技术人员和生产管理团队,张浩提供生产所需的一切设备和技术,照着设计图搭积木的技术难度并不大。
对张浩而言,组建一支海军最大的难点其实是人。
国内的海军根本没有操作过什么先进的战舰,人员数量也不足。
为了解决海军的人员问题,张浩才接手了汉斯滞留鬼子本土的六艘轻型驱逐舰,以及米国的四艘二手战舰。
这些战舰都是第一次全球意见交流大会结束到汉斯崛起前这段时间里建造的,是汉斯为了保存自家海军火种的无奈举措。
汉斯就是靠着这些分布在海外的军舰,培养了大批的海军人员。
如今,这些战舰落入了张浩的手里,照方抓药就行。
十艘战舰,其中七艘是排水量只有一千吨左右的小船,两艘排水量两千五百吨的驱逐舰,剩下的一艘是用一艘商船改装的水上飞机母舰,简单改造一下就可以当做训练航母使用。
这些船确实不怎么样,防火、火力、机动性要啥啥不行,否则汉斯和米国佬也不会在世界大战打得正激烈的时候把船卖给张浩。
不过这些船足够拿来训练真正的海军了。
张浩把海军的训练地点放到了一片岁月静好的南美。
在那里,只要肯出钱,有的是人愿意把港口租给张浩。
河防团一分为二,团长张金山带着一千来人前往安特坎,副团长林深和政委程绍南带领其余的三千余人前往智利,接收战舰,进行训练。
张浩估计海军还有两到三年的成长时间。
他得给海军争取时间。
赵刚被调到了安特坎,全权负责这里的事务。
张浩则回到了华北。
远东战场打得热闹,华国战场也不消停。
钢铁大叔为了牵制住华国战场的鬼子,减轻东线的压力,一再让步八爷。
仅仅几个月时间,中亚联通西域,直接汇入华国铁路网的铁路便打通了。
尽管这条铁路西段还是单线,但已经暂时够用了。
八爷拥有了一条直接连通和内地的陆上铁路线,无论从哪方面,都是意义非凡。
随着贝加尔湖会战的战局越来越不利于毛子,钢铁大叔有了把一部分远东的工厂迁到中亚的想法。
鬼子打下伊尔库茨克后,图伦、布拉茨克、阿巴坎、比斯克等地便不再安全,毛子又暂时没有能力打败鬼子,这些地区的工厂处在鬼子的兵锋威胁下,根本无法安稳生产。
总部在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