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7 / 11)

答案好像已经不需要纠结了。

朱元璋对朱棣点了点头。金鳞岂非池中物,这次,就让他好好看看未来的永乐帝能做到什么程度吧!

-

汉初

“文景之治,强汉?”刘邦满脸惊喜,他这段时间为了继承人的事愁得焦头烂额,就怕自己什么时候突然撒手人寰,来不及选个靠谱的儿子接手这偌大的大汉江山。而现在光幕居然告诉他未来老刘家会接连出三代出息子孙?这真是一个天大的惊喜!

“恭喜陛下!”群臣连忙出声贺喜。大汉能蒸蒸日上对大家来说是一件好事,起码不会再有大动乱了。

“就是不知道文帝是谁……”刘邦摸着下巴思考,他可不认为这是刘盈或者刘盈的后代能做到的事,但刘如意……好像也不可能?希望光幕后面能透露一些关于文帝的信息吧。

-

西汉·景帝时期

“武帝打出了强汉的尊严?”刘启心情激荡,“吾儿果真英豪!”

没有人能不为自己孩子的成就而感到骄傲。

-

西汉·武帝时期

“强汉……”

刘彻看向身边一众心潮澎湃的大臣们,扬起了自信张扬的笑容:“诸位,共勉。”

【也别拿什么宣宗给堡宗留隐患、王振在宣宗时期就很受宣宗喜爱之类的当借口。宣宗喜欢是喜欢,但他会在国家大事上听王振的吗?彼时明朝还远远达不到晚期的混乱,大臣们还是有节操的,信什么人、用什么人,都由朱祁镇自己决定。同样的,杀功臣、复辟之后继续乱搞也是他自己的选择。他也留了烂摊子给后代,但他儿子就做得比他好。】

是啊,王振能专权凭借的是朱祁镇的宠信,土木堡和夺门后的一系列惨剧也都离不开朱祁镇本人的意志,说到底朱祁镇才是整个过程的罪魁祸首。

“唉!”朱见深重重叹了一口气,他已经可以预见到直播结束后自己会面临怎样的腥风血雨了。他爹这个烫手山芋,实在太令人头疼了!

【在此我发表一个暴论:如果当初宣宗换个靠谱的继承人,说不定现在他的名声会好很多呢?仁宣之治或许也不会有那么多人吐槽名不副实了?】

朱高炽:不用如果,我现在就勒令我儿子以后不准立朱祁镇当太子!

朱瞻基:谢邀,已经在换了,那个气死人不偿命的冤孽再也不可能有机会摸皇位!

【第七位皇帝,明景帝朱祁钰,前面已经讲过就不多说了。

第八位皇帝,明宪宗朱见深,一位大家总喜欢关注他感情生活的皇帝,年号成化。因为幼年的波折经历,朱见深爱上大他十七岁、一直照顾他跟他相依为命的万贵妃这件事大家肯定不陌生,和朱瞻基为爱废后一样,你可以不知道朱见深皇帝当得咋样,但你一定知道他和万贵妃跨越年龄的真爱故事。】

-

明·成化时期

朱见深:……

万贵妃:……

不是,你们后世人能不能有点边界感,不要老是好奇别人的家长里短和情感生活?

-

虽然年龄差距确实是大了点,但要是真心喜欢,大十七岁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嬴政表示后世人真是大惊小怪。

【成化帝整体算厉害,史学家评价“朝多耆德,士敦践履,上恬下熙,风淳政简,称明治者,首推成弘焉”。但成化在位期间设西厂、倚重宦官,存在宦官势大的问题,所以也是个毁誉参半的皇帝。】

-

明·永乐时期

“宦官势大……”朱棣闭了闭眼,纵然阿藜不曾解释,但深谙帝王心术的他又怎会想不到这句话背后的暗流涌动。

先是内阁首辅,后是西厂,内外平衡已经在摇摇欲坠了。

-

唐·太宗时期

“土木堡对明朝的影响开始明显了。”李世民不禁惋惜地摇头,“这才到朱祁镇的儿子,就已经需要依靠势大的宦官来维持平衡,再往后怕不是要越来越艰难。”

【算起来,成化可以说是明朝难得武德充沛的皇帝了,“成化犁庭”大家现在都还津津乐道呢。当然,这个武德充沛是跟明朝自己的皇帝比哈。你要是拿去跟宋朝比,那明朝皇帝个个都是武德充沛,包括瓦剌留学生。毕竟瓦剌留学生虽然烂,但他至少有颗想打的心。啊,小小声明一下,这里没有洗堡宗的意思,咱只是单论动机,不涉及人品能力。】

宋朝皇帝们:……

明朝皇帝们:……

你可真行啊,寥寥几句话同时内涵两个朝代的人。

【为什么要单独提一个“成化犁庭”呢?当然是因为犁庭的对象——建州女真啦!这是个特殊的部族,后来建了国叫“金”,史称“后金”,与晚明可谓是缠缠绵绵、相爱相杀。而他们的第二任大汗继位后,后金也有了新的国号——】

说到这里,阿藜突然露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看得明朝皇帝们背后一凉。

“不会是……”朱见深眼睛瞪大。

阿藜很快证实了他的想法:【叫做“清”。】

晴天霹雳!

【是的,没错,建州女真就是我们古代第二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