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9 / 16)

说着,只见阿藜的身影从光幕上消失,紧接着半刻钟过去,一幅巨大的地图显现在光幕上:【看!我果然没记错,就是银矿!】

那是一张标注了各种矿产资源分布情况的地图,其中某块标着银矿的地界被圈了起来。

光幕前的众人连忙提笔记录。

各个时空的帝王们也是眼前一亮,那都是钱啊!

敢欺负我们的后世子孙?从现在开始你们没机会了!不仅没机会,资源也得上交!

【嘉靖因为长期服用含有水银和朱砂的丹药,晚年身体越来越差。也挺正常,古人自己可能不清楚,但我们现在都知道,古代炼的那些丹药里面的成分大多都是有毒的重金属物质,吃丹药跟吃毒药差不多,基本就是个慢性自杀的过程,秦始皇不就被怀疑过是吃丹药吃死的吗?再往后点唐朝也有不少皇帝是吃丹药死的。啊对,说到重金属,现在不也有研究说宋朝皇宫装修爱用含重金属汞的颜料,可能是宋朝皇帝身体不好和子嗣不丰的原因之一吗?】

一石激起千层浪。

嬴政:丹药有毒?

唐朝皇帝们:我们是吃丹药吃死的?

宋朝皇帝们:我们的宫殿有问题?

赵顼从震惊中回过神,转头对着王安石说道:“介卿,要不朕先去你家借住一些时日,等把皇宫重新装修一遍再回来?”

王安石:……

其他人:不可以!

【说实话,我不意外嘉靖身体变差,我只是惊讶于他吃了那么久的毒丹药居然还能活六十岁,可见原本的身体素质是真的很棒棒了。大概明朝太医院是真的不靠谱吧,不信太医的反倒身体倍棒,建议把太医院回炉重造,重新找靠谱大夫当太医。】

朱厚熜:你都这样说了,那我以后肯定是不会再吃丹药了。

太医院:……

明朝皇帝们:建议收到了,已经在整改太医院了。

【总的来说,嘉靖就是一个大家承认他聪明,但都觉得他聪明不用在正道上的皇帝。他有制衡朝臣的智慧,懂得扶持自己的人对抗日趋强大的文官势力,如果能一直坚持下去,他未必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但现实没有如果,嘉靖后期的怠政对明朝的破坏力还是挺大的,不然他不会被骂“嘉靖嘉靖,家家干净”,也不会有“明实亡于嘉靖”这个说法了。】

“聪明不用在正道上,那聪明还有什么用?”朱元璋咬牙切齿,“就不能好好干活吗?”

朱厚熜:这个……还真有点困难。

有些局势问题不是一句两句话能解释清楚的。

【我们现在常说明朝皇帝奇葩多,这主要是在表达明朝皇帝都性情复杂且特点鲜明的意思。在这其中,个人觉得正德帝朱厚照是最特别、最有意思的一个。他一生都在叛逆地与试图规训他的文官们对抗,似乎从来不在意自己到底会留一个怎样的名声。曾经,有学者说朱厚照是在没落地泥沼中挣扎,道他是被新掌权的贵族和朝臣推向“祭坛”的皇权下的牺牲品。而时至今日,关于朱厚照的心境和一生,我个人觉得那首今人专门为他而作的《拜无忧》描述得最为贴切动人。】

说完,阿藜打开音乐播放器,完整地放了一遍《拜无忧》。

-

明·正德时期

听完歌曲,朱厚照沉默了一会儿才缓缓开口道:“其实有一点说错了。”

王守仁看向朱厚照,作认真聆听状。

“朕只是突然悟了,若四境不能海晏河清,朕又该到何处去扮浪子王孙呢?”朱厚照双眼发亮,眼底洋溢着年轻人蓬勃向上的朝气,“鲜花着锦确实非朕所愿,但山河永蔚,是朕如今希望看到的。”

-

明·弘治时期

谁会不想荒唐一回呢?朱祐樘眸光微黯,只是性格使然,他到底做不到像儿子那么直白地反抗。

还有,推向“祭坛”的……牺牲品吗?

“王爱卿。”朱祐樘忽然出声唤道。

此时,王守仁和王华都在人群中站着,但王守仁知道天子这是在叫自己,于是他出列道:“臣在。”

“你可愿教太子读书?”朱祐樘问。

“能为太子讲学是臣的荣幸。”王守仁回答。

“不是讲学,是传道授业。”正正经经当老师。

王守仁惊诧了一瞬,但很快又回过神不卑不亢道:“但凭陛下安排。”

王华在后面看得干着急,恨不得冲上去把自家儿子拉回来,陛下现在态度暧昧不明,这烫手山芋哪是那么好接的?

李东阳摁住激动的王华,暗暗对王华摇了摇头。与陛下相处了这么些年,他哪能看不出陛下看重的不是王家小子的学问,而是那不走寻常路的性子?想来,陛下这是下定决心要把太子往不同于世俗的方向培养了。

-

唐·太宗时期

“孩子不好养啊!”听完朱厚照的故事,李世民不由想起自己那几个儿子,顿时也是感到一阵头疼。

【正德最后因为落水并发症早逝,因为他无子,所以张太后与群臣按照“兄终弟及”的祖训,选择了时年十四岁的兴王世子朱厚熜承统,是为嘉靖帝。

不得不说明朝这些当了皇帝的藩王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