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南宋军队偷袭鹤壁城
夜色如墨,双方在这片被黑暗吞噬的战场上展开了一场无声的较量,时间仿佛在这无尽的厮杀中停滞。及至晨曦初破,第一缕阳光洒在濮阳城南门外,映入眼帘的,是金兵横七竖八、遍布四野的尸体,宛如冬日里凋零的落叶,无声地诉说着夜的残酷。
此刻,那曾如火如荼、刀光剑影的战场,已归于一片沉寂。双方战士,无论是英勇的守城之军,还是凶猛的金兵侵略者,皆已停下了手中的兵器,疲惫不堪地伫立或坐卧于地。一夜的鏖战,如同狂风骤雨般洗礼过这片土地,也耗尽了他们所有的力气与意志,只剩下沉重的喘息与疲惫的身影,在晨光中缓缓拉长。
战斗虽已停歇,但空气中仍弥漫着浓重的血腥与硝烟味,提醒着人们,这短暂的平静不过是暴风雨后的片刻宁静。
完颜旭面色阴沉,听着手下的禀报,心中渐渐明晰了副将遭遇不幸的真相。
“你是说,敌人手中握有能远距离取人性命的诡秘暗器?”
他沉声问道,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千钧之重。
那位千夫长跪伏于地,身躯因恐惧而不住颤抖,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战栗回响:“禀报将帅大人,卑职目睹了一幕惊心动魄之景。但见一道裹挟着熊熊烈焰的异物划破长空,转瞬即至,随后是一记震耳欲聋的轰鸣,仿佛天际崩塌。就在这电光火石之间,副将大人与随行护卫们,竟如同被无形之手撕扯,化作漫天碎片,散落一地,惨不忍睹。”
完颜旭未再多言,他的目光轻轻一转,落在了身旁埋头苦算的文书身上,声音沉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沉重:“统计结果如何?此番交锋,我方伤亡几何?”
文书闻言,缓缓合上了手中的账簿,眼神中带着几分敬畏,低声道:“已统计完毕,此番战役,我方共计折损兵马三万有余。其中,濮阳南城之外,两万勇士长眠于此;北门激战,又添一万英魂。更令人痛心的是,您亲自训练的那五百野女真勇士,亦无一幸免。这李家军,战斗力之强悍,实属罕见。”
言罢,空气中似乎弥漫开一抹不易言说的哀愁,与战场上的硝烟余味交织在一起,让人心生感慨。
就在李振坐镇濮阳城和金军十几万大军开干的时候,大家谁都没想到李振的老家竟然被南宋军队给掏了。
晨光初破晓时分,一封承载着沉重消息的鸽书,穿越薄雾,悄然落在了李振飞的手中。信中所述,竟是昨夜月黑风高之时,八万南宋精兵如暗夜幽灵,悄然包围了鹤壁古城。这是一场没有预警的突袭,五万鹤壁守军,在这突如其来的风暴中,化作了孤城上最坚毅的防线。
夜色如墨,火把的微弱光芒在城墙上摇曳,映照出守军们坚毅不屈的脸庞。五千勇士,面对着数倍于己的敌人,没有退缩,只有无畏。箭矢如雨,战鼓雷动,每一寸城墙都见证了他们的英勇与牺牲。血染战袍,汗湿甲胄,他们用生命扞卫着脚下的土地,直至最后一缕曙光升起,却也未能等来援军的号角。
最终,当晨曦完全驱散黑暗,鹤壁城头,只余下静默与悲壮。五千守军,全部战死沙场,他们的忠魂,永远镌刻在了这片土地上,成为了后世传颂的悲歌。这一战,虽败犹荣,他们以血肉之躯,书写了一段关于忠诚与勇气的传奇。
李振飞紧握鸽书,指尖因用力而泛白,眼中闪过一抹决绝。这不仅仅是一个城池的失守,更是对他心中信念的一次重击。但他知道,战争从未因一时的得失而终结,真正的较量,还在后头。
李振神色凝重,沉声问道:“当下,汤阴之地,我军尚余几何?”
岳鹏见状,深知事态紧迫,连忙上前一步,语调中带着几分急切:“启禀大人,我等离去之时,汤阴城中尚有守军一万之众,此外,城外尚有七千新募之兵正加紧操练。至于李家寨,虽有两千人马,但其中多为负伤之士,战斗力大打折扣。”
在这次风云突变的局势中,南宋的兵马竟悄无声息地侵袭了李家军的领地,而这一切的根源,仍旧是那个令人唏嘘不已的名字——宋徽宗赵佶。时过境迁,如今赵恒麾下的北宋大军,犹如猛虎下山,将南宋的军队逼得连连败退,昔日的辉煌之地,逐一落入北宋之手。唯有江东那片富饶之地,还牢牢地掌握在赵构的坚毅手中,成为了南宋最后的屏障,与周遭已被北宋铁蹄踏遍的疆土形成了鲜明对比。
南宋皇帝赵构,心中筹谋着一场权谋大戏,他瞅准了李振与金兵鏖战正酣之际,暗中布局,意图突袭李振势力下的汤阴之地,目标直指那被囚禁的父亲——宋徽宗。赵构心中盘算着,若能趁乱将老父解救出来,便可上演一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好戏,借宋徽宗那仍旧响彻天下的威望,重聚那些心怀故主、蠢蠢欲动的将领之心。
这一计策,既是对时局的精妙利用,也是赵构内心深处对权力与亲情交织的复杂渴望。他深知,在这风雨飘摇的南宋末年,唯有握住了那面象征着正统与血脉的大旗,方能在这乱世中稳住脚跟,重振朝纲,让那些散落四方的忠臣良将,再次汇聚于麾下,共谋复国大业。
于是,赵构不动声色,暗中调兵遣将,只待时机成熟,便一举行动,将这场关乎家国命运的棋局,推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