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六章 出来混的,迟早要还的!
“还”了回来。
果然。
出来混的,迟早要还的!
钱国祥露出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道:“黄厨,你这招‘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得可真是妙啊!”
黄骏笑了笑不语,拿起一旁清洗干净的猪大肠。
钱国祥接着说道:“不过说真的,黄厨,你的手艺我可是真心佩服。每次尝到你做的菜,我都觉得自己的手艺还有待提高啊。”
黄骏听了钱国祥的话,也笑着回应道:“钱助厨,你也别太谦虚了。你的手艺在园里也是数一数二的,咱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嘛!”
“数一排不上,数二我倒是能排上,毕竟园里就咱们两位厨师嘛!”
钱国祥一边聊着,一边着手继续准备其他的拿手菜。
黄骏也着手开始制作起他的菜品——九转大肠。
这道佳肴,尽管以“大肠”命名,实则精髓在于选用大肠头这一部位。
大肠头以其肉质丰腴而不腻,烹制后形态饱满、不塌不陷,成为制作九转大肠这道传统名菜的上乘之选。
然而,大肠头之珍贵,犹如凤毛麟角,一头猪中不过区区一尺有余,难以满足众人对九转大肠美味的渴求。
于是,智慧的厨师们便创制了“套肠”这一独特技法。
套肠,顾名思义,即将普通的猪大肠巧妙地层层相套,通常可达四层之多,以此模拟大肠头的厚实与丰盈,外观上几可乱真。
这一方法,因其实用性与经济性,被广大厨师所采纳,成为制作九转大肠时的主流做法。
毕竟,相较于稀缺且昂贵的大肠头,普通猪大肠无疑更加普及且亲民。
更令人称奇的是,经过层层叠加的套肠,在口感上呈现出层次分明的奇妙体验,每一层都蕴含着不同的软糯与鲜美,令人回味无穷,软嫩可口,别有一番风味。
黄骏手握菜刀,先把猪大肠切成长约一米的段。
这一步骤至关重要,因为过长的猪大肠在烹饪时容易因内部气体积聚而有爆裂的风险。
通过将大肠切成较短的段,可以减少套肠时的长度,从而降低内部空气量,有效减少爆裂的可能性。
待所有大肠均被截短后,黄骏拿起一根,开始着手进行套肠的制作。
套肠工艺的精妙之处在于,利用猪大肠内壁的顺滑特性,借助水流的力量,将原本单层的大肠巧妙地翻转叠加,先是形成双层,继而再次套叠,最终达到四层之厚。
具体操作为:紧握大肠的一端,如同翻卷衣袖般轻轻翻起大肠,至半途暂停,此时的大肠便呈现为双层结构。
再挤出内部的水分与空气,再次运用相同的技巧进行翻叠,直至大肠成为紧实的四层结构。
经过此番套叠,原本一米有余的大肠奇迹般地缩减至仅二十多厘米的短小精悍。
这正是这道菜之所以耗费较多大肠材料的原因所在。
全部弄好之后…
黄骏在套好的大肠两端,以横竖交叉的方式巧妙地插入牙签进行固定。
这种十字形固定法不仅能够有效防止猪大肠在烹煮过程中收缩变形,而且牙签扎出的小孔还能顺畅地排出多余空气。
完成所有大肠的牙签固定后,黄骏开始着手准备给猪大肠和大肠头进行焯水和卤制。
他往锅里添入适量清水,随后加入较多的葱段、姜片,再撒入一小把干花椒和几片香叶,最后倒入一些白酒增香去腥。
一切准备就绪…
他将大肠头与猪大肠悉数放入锅中,点燃炉火开始烹煮。
“其实,最传统的做法是采用蒸制。将大肠和大肠头置于葱姜花椒水中,放入蒸锅内隔水蒸,这样蒸出来的猪大肠口感更为软嫩、酥烂。”
他看向镜头,笑着解释一句:“但由于时间紧迫,我们今天就不采用蒸制了,因为蒸制耗时较长,效率较低,且在蒸制过程中不便去除浮沫,相比之下,煮制更为便捷…”
片刻。
锅中的水迅速沸腾起来,黄骏拿着勺子将水面上浮起的浮沫一一撇去,随后将火调小后,拿起一根稍长的竹签,静静地守在锅边。
他专注地观察着锅中的猪大肠,一旦发现有膨胀的迹象,就迅速用竹签用力扎一下,释放出里面的空气,以防止它们在煮制过程中爆裂。
“在煮大肠的时候,一定要守在锅边,不要认为扎过气之后就万事大吉了。实际上,即使刚扎过,由于热胀冷缩的作用,那些孔洞可能会重新闭合。所以,在整个煮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始终保持警惕,不能有丝毫的松懈。”
他一边熟练地操作着,一边对着镜头讲解道。
整个煮制流程大约耗时四十分钟,毕竟那层层包裹的猪大肠与厚实的大肠头,唯有充分煮透,才能避免咀嚼时的橡皮筋般口感,
在这漫长的等待中,黄骏并未全程凝视着锅灶,而是巧妙地利用这段时间,一边时刻关注着锅中的变化,一边着手准备起需要清蒸的海鲜。
他这种一心二用的高超技巧,让在场的钱国祥等人由衷地感到钦佩。
随着时间的流逝,锅中的猪大肠和大肠已经煮好了,他边将其一一从沸腾的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