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持有古董
若真如易中海所言,一开始就应该公开他持有古董的事实。
然而,他选择隐瞒,表明他并不看好别人家中藏有珍贵物品的可能性。
甚至如果不是这次大家因为损失集体来找他问责,
易中海可能根本不会揭露这件事,反而会选择秘密出售古董,独自解决债务问题。
“原本大家卖东西给王卫国,虽小有获利,但彼此间也都愉快。”
“然而你这样一忽悠,不但没得到原本的收益,还白白损失了一大笔钱,并与王卫国产生了矛盾。”
“在我看来,仅仅赔偿鉴定费用显然是不够的。”
易中海的神情微变,似乎预感到刘海中将会提出额外的条件。
他虽然不确定具体的要求是什么,但料想无外乎还是经济补偿之类的事情。
尽管对这样的要求感到不满,易中海认为自己愿意承担鉴定费已经是相当大方了。
根据先前的商议,这笔费用本不必由他个人承担。
正如贾东旭所说,即使鉴定结果显示那些物品不值钱也不应让他们赔偿,
而且假如真的鉴定出是珍稀之物,这些人是否愿意分享其中的益处呢?显然不会。
如果不是集体施压,易中海根本没有赔偿的打算。
如今这群人在得知他确实拥有所谓真古董后,不仅不再退让,还进一步要求更多的赔偿,
这让他感到极为反感。
“我认为大伯的说法合情合理。
如果算起来,我本该获得10万的收入,现在却损失了同样数额,这意味着我实际上是损失了20万。”
面对易中海的沉默,院子里的人纷纷附和刘海中的意见,认为易中海既然从中获取了巨大的利益,
那么仅仅赔偿少量的钱是不足以弥补他们损失的实际收益的。
其他先不论,这份额外的支出易中海应当担起来。
尽管易中海靠古董发财了,但是那些古董已经卖给王卫国了。
就算他想要拿回来,王卫国会理会他吗?还不是因为院里的众人一起出面索取,王卫国才无可奈何地把东西还给他。
归根结底,易中海能够要回古董,全赖他们的帮忙。
适当给他们更多的补偿也是理所当然。
换个角度看,易中海既然手头这么富裕,而他又没儿没女,就算留着这些钱,也没人可以继承。
金钱毕竟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不如给大家多分点,也能让院里每个人的生计都改善一点。
“这样好了,你们之前卖给王卫国的东西,全卖给我如何?我会以王卫国的价格支付。”
易中海有些无奈地说。
他盘算了一下,买那些东西大概要花费三百万左右,加上鉴定费,差不多总共需要五百万。
虽然金额不小,但还是在他的承受范围内的。
易中海明白,如果不付出一些代价,这次的事端肯定不会平息。
毕竟同在一个院子里相处了这么多年,邻里之间的底细谁都了解。
这次他大赚了一笔,不出点钱显然是打发不了这些人。
以前这些邻居想占他便宜,多半也只是借点钱罢了。
所以得知易中海手上有值钱的古董后,态度才会转变。
即便这些人对他示好,主动权依然在易中海手里。
虽然他会适当借些钱,毕竟他以后还得住在四合院里。
尤其是自己无儿无女,和邻居们维持好关系显得更加重要。
即使发了大财,易中海也没有换院子另居的打算。
他和一位阿姨两人都是孤身一人,没有什么亲近的亲戚,购买大房子也没什么实际意义,他们二人住在一套房子里足够了。
最终这些财产还不是留给国家了吗?况且独自生活,等到养老时连个照应的人都没有。
哪怕是雇佣护理人员,也怕人家见财起意。
不如留在四合院里,和邻里打好关系。
院里人多,相互有个照应,也没人敢轻易欺负他们。
挑选几个合适可靠的小伙子,今后养老也能有个依靠。
所以,借钱的事易中海一定会做,但他主动借钱和被动赔偿是两回事。
邻里们找他借钱,这是他施恩,积累人情。
如果是因为赔偿他们的损失,那就是他在履行义务,本就应当的。
这两者性质完全不同,一个除了付出还能得到人情,一个却只是白白出血而毫无回报,易中海自然不愿意给出这笔赔偿。
不过,即便不愿意,也不得不给。
看看这群人的态度,如果这笔钱他不肯拿出,恐怕在四合院里就会被大家视为众矢之的。
虽说五百万元不是一笔小数目,但卖掉这件古董后,对他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
一旦他付出了这笔钱,院子里其他人就再没有什么可以挑剔的地方。
以后这些人若想再从他这儿谋取好处,就得巴结着他才行。
于是,他说:“怎样,你们还不满意?”他原本以为院子的人听了这句话,都会心存感激。
毕竟,这笔钱本就不该由他出,既然他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