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下旬到了壮族人民一年一度的三月三盛会,因是民族特有节日,现在还没有纳入法定节假日中,所以这天是没有放假的。
但是壮族同胞们尽可能的请假,因为他们有好几座山要去爬呢!
其实不止是壮族,三月三也是部分瑶、苗、侗、仫佬、毛南等桂省世居民族重要的传统习惯节日。
在这天里,人们会祭祀祈福、制作美食、走亲访友、以歌传情、娱乐竞技等等。
苏元正也替女儿请了两天的假,店里休息两天,苏家人又要跑回村过节了,真是不好意思,壮族人民真的很爱过节。
明天就是三月三了,到了下午最后一节课苏渺就坐不住了,心都已经飞走了,于是和班主任打了招呼就跑回家去了。
来到汽车站,返乡的乘客乌央乌央的,幸好回宁县的这个班次的乘务员和苏元正认识,硬给他们插队安排了位置。
班车下方货仓堆满了大家要带回家的东西,都是糖饼点心猪肉居多,因为鸡鸭蔬菜在老家是不缺的,他们要带些村里难得的东西。
幸好现在还没有堵车的苦恼,晃悠了一个小时就到了苏家村汽车停靠点。
回来之前给二伯打过了电话,现在他和祥哥都骑着自家三轮车等在这接他们呢!
“来来来!快上车,家里已经在炒菜了,回去就差不多能吃饭了。”
几人分坐在三轮上往村子而去,苏裕将父亲从骑车位换下来,他还能让老父亲辛苦驮他吗?
路过村口小卖部时,苏惠朝里面招手:“大哥!我们回来了!”
二伯父的大儿子苏德志从里头出来,笑道:“你们先回去!我关了门就来!”
苏渺问:“现在志哥负责看店了吗?”
二伯父回答道:“平时都是谁有空谁来看,你嫂子和二伯母做饭去了,把他派过来了。”
过年的时候苏渺在晚会上提的那一嘴,很快被二伯父二伯母付诸行动了。
他们花了一千块钱把整个店盘了下来,虽然那时候里面的商品已经被韦家的亲戚们搬过一轮,所剩无几了,但是电话线可是拉好的。
要知道当时韦家拉这条电话线可是花了大价钱的,还有卖这间小房子的钱也是全算在里面了,只需要自己补一些货品就可以重新营业,划算得很咧。
回家吃过了饭,苏渺就被派到了看火的活计,这已经是最清闲的了,因为别的还有一大堆要准备的呢,那些属于技术活和体力活,都与苏渺这个家中宝贝无缘。
苏渺一边看火一边看二伯父和父亲打糍粑,蒸好的糯米放进石臼中,用大木杵你一下我一下的怼着。
这是个费力气的活,也考验默契配合度,要是节奏和准头不对,说不定两把杵子要打起来。
不过他俩是几十年的糍粑搭档,边捶边谈笑风生,中途还能默契十足的给糍粑翻个面。
打好的糍粑韧性十足,手上沾点水,一揪一搓一压,就成了饼状的一块,表面粘上了油,放在扁簸箕里也不会粘起来。
用来煎、炸、蘸糖吃都行,惠姐拿了一块过来和苏渺一起蘸白糖吃,糯米的特有香气配着软糯有嚼劲的口感,舌尖上甜滋滋的好吃极了。
不过吃半个已经可以了,因为她们才刚吃饱饭,再吃下这么扎实的糯米制品,容易消化不良。
苏渺看着的是一个外表已经烧得黑漆漆的大锅,二伯家煮粽子的老员工了。
她们这里的粽子种类太多了,凉粽,三角粽,大肉粽等等,每种粽子要煮的时间是不一样的,要是每一样都自己做,工作量可就太大了。
所以很多时候都是几家人一起合作包,按种类分几个锅煮,煮好之后再分,每次一到过节前包粽子的时候,每个院子门前架着大锅,热闹极了。
今年二伯家没有和亲戚合作,因为能干活的都回来了,人手充足,二伯母说多做一些,让他们拿回邕城慢慢吃。
这个大肉粽是苏渺最期待的,洗干净的粽叶里铺一层泡好的糯米,中间再铺泡好的脱皮绿豆,里头放上一条腌过的五花肉,再用绿豆、糯米将其覆盖,用传统的手法包好。
像二伯母那样手法好的,能一分钟包一个,像苏渺这样学不废的,十分钟包一个但是会漏米。
所以苏渺还是静静地守着灶火就可以了,手工活儿别来沾边儿。
苏渺过一会儿就把长长的柴往里推一点,保证锅底一直有火,心里还想着粽子出锅进嘴里的样子。
每个粽子有两斤重,形状像个小枕头,煮好的粽子将粽叶打开,外层的糯米已经软烂相抱在一起,软糯中带着粽叶的植物清香。
再往里是甜甜绵绵的绿豆,中心是肥而不腻的五花肉,在长时间的煮至中,猪油向外沁开,使得绿豆和糯米也融入了诱人的荤香。
刚出锅的肉粽已经够好吃了,放凉之后切成片,用油来煎又是另一种风味,外酥里软,每次都让苏渺停不下来。
唯一的缺点就是热气,就像上次吃炸嘢一样的热气。
苏渺想着想着,下意识的抬手擦了擦嘴角,让在一旁泡彩色糯米的惠姐笑出了声:“现在就要流口水了?还得煮好几个小时呢,等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