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 初见黄河满心喜
(金秋时节南下路,轻松愉快不觉苦;初见黄河满心喜,岸边小院儿拉二胡。)
那一年是旱年,因此并没有出现秋雨连绵的情况,这倒也给耿家父子们的出行带来了不少方便。他们每日里天亮即行,近黄昏了就找个沿途的客栈借宿。一路上,只有早饭和晚饭可以在客栈里汤汤水水吃得比较舒服一些,午饭大多是找个有水有草的地方,先将毛驴卸了车,让其溜达着吃一些鲜草,喝点儿水歇歇;父子们也喝点儿水,吃一些干粮了事。
离家之前,耿老爹已经准备了一个带盖儿的木制大水桶和两个大大的铜水盆儿,以及碗筷什么的。这两个大铜盆儿,有一个是专门备上给毛驴饮水用的。耿老爹年轻的时候曾经多次徒步出远门,因此,对于长途跋涉所需要准备些什么行囊还是很有经验的。走的时候带上的大饼、咸菜什么的吃完了,耿老爹就在沿途的客栈里再买一些备上;毛驴的草料不多了,也不断地补充一些。
每天早上从客栈出发前,耿老爹都会把大水桶里加满水。如果中午前后遇不到一个有自然水源的地方小歇,耿老爹就把水桶里的水往饮驴用的铜盆儿里倒上半盆儿,给毛驴也喝一些。如此,一日不停息地向南进发。
沿路的风景每日里都在变化,但天气并没有冷起来,似乎永远都是家乡的金秋时节,让人感觉实在不错。而且,对于还尚未成年的孩子们来说,总会有一些新鲜的事物在前面,倒也确实是大好事一件,耿直甚至快乐起来了。再说还有驴车代步,所以父子们并不觉得特别辛苦。
九月初的一天下午,太阳还有一杆子高的时候,耿家父子四人乘坐驴车来到了黄河边儿上。
第一次上了堤岸见到波浪滔滔的黄河,耿正、耿英和耿直都非常激动。耿直兴奋地说:“呵,好大的河哇,可比俺们家的那条小河大多了!”
而耿英看了一会儿,却有点儿惋惜地说:“可这大河里的水怎么不清澈呢?怎么洗衣裳啊!”
耿正新奇兴奋了一会儿后,挠挠头犯愁地说:“怎么过去呢?俺们还有驴和车!”
耿老爹笑了,说:“不用愁,有渡船呢!”
“驴和车也能渡过去?”
“都能渡过去!”
大家放心了,又观赏游玩一会儿。
抬头看看日头即将落山了,耿老爹对耿正兄妹三人说:“娃儿们,今儿个别再玩儿了,俺们得去旁边的村儿里找个地儿住下来呢。明儿个咱不着急过河,你们没有玩儿够,就多玩儿两天!”
举目望去,往西不足半里远的岸边上,有一个约莫五、六十户人家的小村庄。走近了发现,村口一棵高大的椿树枝桠上挂着一个大木牌,木牌上面刻有三个大字:滩头村。父子四人溜达着进了村一打听,才知道村子里并没有客栈可住。看到三个孩子都面露难色,耿老爹赶忙安慰他们说:“不用发愁,我们嘴长点儿多问问人哇,小村子里民风淳朴,会有人家愿意留我们住宿的。”
于是,父子们顺着一条并不太宽畅且九转十八弯的石子路一路打听着往村子里边走去。滩头村本来就没有多大,房舍又稀稀拉拉的,也不见有几个人走动,显得僻静而冷清。一路打听过去,有几家是没有多余的房子可供留宿,其余的则统统都是门锁高挂。眼看着日头已然落山了,耿老爹自己也不免担忧起来。在忐忑不安中,父子们随着驴车继续加快脚步往前走去。就在他们快步绕过一个看起来已经废弃的院落后,忽然看到不远处有一对慈眉善目的老夫妇正并排坐在一座大门前的井台边儿上悠闲地唠嗑呢!耿老爹见状赶快恭恭敬敬地走上前去拱手说明情况,恳请能够在老人家里留宿两日。
和善的老爷子笑笑还没有开口,老妇人就爽快地说:“行啊,出门在外的不容易,这还带着三个娃娃呢。俺们家现成就有两间空着的干净房子,是留给俺们的女儿时不时的拖家带口回来住的。这不,这几日女儿一家在自个儿家里忙呢,正好可以留你们父子们暂住两日。”
此次求宿竟然如此顺利,真正让耿老爹喜出望外,不免千恩万谢几句。而这老夫妇俩并不多说什么,只是赶快起身推开大门让耿家父子们进院儿。
没有门槛的大门相当宽敞。征得老夫妇同意后,耿老爹将驴车停在了老人家的院子里。耿正帮着爹卸了车后,耿老爹随手把驴子拴在院里的一棵滩枣树上。树上的枣儿已经打了,但地上有不少枣树叶子,驴子就使劲地够着添吃周围的枣叶。
老妇人看着笑了,对耿老爹说:“你把大门关上,放开它哇,看它可怜的!”
耿老爹不好意思地说:“它倒是不会跑了的,但到处走动怕糟践了您老人家的院子呢。”
“不碍事,不碍事,你放开它,让它自己吃枣叶,看它香得!”
耿老爹心里暗想:真正遇上好人啦!于是放开毛驴,把院子里散乱的家什和柴火规整一番。完了又问两位老人家:“有什么需要力气的活儿?俺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帮您二老做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