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5 章(10 / 18)

人会规训她这个能做、那个不能做的年纪。

她可以不去强求那么多的合理性。

只要有可能,一丝可能,她就可以往前冲。

这就是年轻的底气。

但即便鼓足了勇气。

沈遥凌还是会有些无可避免的紧张。

毕竟,当除她之外的第一个人打开这份卷轴之时,就意味着她所有的“妄想”不再是只属于自己的想象。

它开始要被另一个人审判,开始要负责,开始要变得有意义。

而她无法预知。

这次审判的结果,是会被赞同,还是会被嫌弃。

调整了一番心绪,沈遥凌才开口。

“老师,在你看这个之前,我先问你一个问题。”

魏渔安静地注视着她,示意让她说完。

沈遥凌道。

“在堪舆馆的课上,我们曾学习过科力沁沙地的演化过程。书上说,北部科力沁沙地迅速扩张的原因,最主要的是北夷侵占大锡、隆同,导致民众大量迁移,而作为迁移的结果,百姓过度密集,又导致过度农耕,对吗?”

科力沁沙地处于大锡、隆同两郡腹部,被包围在草原之中,是这两郡的主要组成部分。

大锡、隆同早年被北夷夺去,十几年前才收复回大偃。

魏渔思忖了一下,似乎想说什么,但没有打断,只是点点头。

沈遥凌续道,“可是,我翻阅了当时的州县记载,当时因战乱迁移到北境的人口最多只有二万人,而且他们同时也会带去肥料、开采水源,按理来说,是不会造成那么大面积的沙化的,老师觉得呢?”

魏渔浅淡的眼眸深处亮了亮,似是跃起一朵火光。

“你还查了那些资料?”

他脱口而出,随即沉默一瞬,笃定地点点头:“是。”

他说着跟书中的解释完全不同、离经叛道的话,却一脸坦然。

“我也认为,当时人口增长带来的农耕影响,实际上不足以造成这个后果。”

沈遥凌唇角的梨涡很快地一闪。

轻声道:“我就知道。”

学这堂课时,她还不认识魏渔。

只是看到,堪舆馆所发的教本最下端,还有一行小字,提示说,那十几年里,科力沁沙地急剧恶化。

急剧恶化,就是这四个字,引导着沈遥凌察觉到了不对劲。

在此之前,已经有数百万人口迁徙到了科力沁附近生活,并设立州县,留下了长达百余年的记录。

这片土地在经历了百年的开垦之后,没道理会突然因为那增加的两万人而骤然崩溃。

沈遥凌查完所有资料后便猜想,留下这一句话的人,定然也是不相信教本上的说法,所以才会刻意藏下这一句提示,悄然埋下一个谜题,然后被她挖到。

恰巧又听闻,有一位“幽灵夫子”不参与授课,但参与教本和考卷的编纂。

沈遥凌当时便猜,这位幕后指点之人,很有可能就是所谓的“幽灵夫子”。

及至后来,知道“幽灵夫子”竟然就是前世大名鼎鼎的魏不厌,她便越发加深了这个猜测,也坚定了一定要接近魏渔的心思。

直到今日,终于能够准备好,坐在魏渔的对面,跟他面对面地聊起这个观点,而且得到了他的认可,沈遥凌终于有种解开谜底的感觉。

她没有找错人。

魏渔是那个可以理解她、帮到她的人。!

沈遥凌忍笑,将瓷杯推了过去,附带一柄小银勺。

“吃吧,本来就是给你带的。”

魏渔捧着瓷杯,看看杯中的牛乳,又看看沈遥凌。

他这会儿已然目色清明,认真地问:“吃了这个,你会要我做什么?”

流程已经这么熟悉了吗!

都开始主动问了

沈遥凌揉了下脸,宽慰道。

“我只是想让你吃好吃的而已。我确实有想要向老师请教的事,但是老师今天的身体……还是先吃饱喝足睡一觉吧。”

魏渔思索地看着她,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看了一会儿,魏渔收回目光,埋头把面前的食物吃干净。

沈遥凌真如她所说的那样,接下来根本没提干活的事。

甚至其实,她连想都没想起来。

开玩笑,她差点看着老师在面前发生命案、魂归西天了,哪里还有心思去想那些。

人都要没了还干什么活啊!

还好自从宁澹叮嘱过不要一个人乱走后,沈遥凌很听劝地总是带着几个家丁才出门。

这会儿人手充足,一个去清理屋中残留的烟尘,一个去买新的石炭,不一会儿就打点好了一切。

魏渔也已经吃完,默默收好了碗筷。

沈遥凌忧心忡忡:“我给你把下脉吧。”

毕竟学过那么久的医,这点还是够用的。

魏渔犹豫一会儿,微微卷起衣袖,手腕朝上放到桌上。

沈遥凌找了块厚厚的软布团起来,垫在底下当做腕枕。

把腕枕塞进去的时候,指尖碰到了一下魏渔的手背。

魏渔敏感地抬头,匆促看她一眼。

少女指节葱白,指甲粉